1894年7月19日的夜晚,北洋水师平远舰缓缓驶出朝鲜仁川港,一路向西直奔威海。甲板上,一位矮个子中年男人望着黑漆漆的黄海,面色凝重。整整十二年前,同样在这片海域上,北洋水师多舰齐发,护送三千精兵东渡朝鲜平乱,海风荡荡,旌旗猎猎。
矮个子当时是这支队伍中“前敌营务处”的负责人,那年他还不满23岁,雄心万丈,渴望成就一番大事。此一时彼一时,袁世凯不禁一声长叹。
1864年,朝鲜国王李昪去世,由于没有儿子,王位被12岁的旁系王室李熙继承,李熙生父李昰应则掌控了治国大权,在朝鲜对这种太上皇有一个固定的称谓,大院君。
随着李熙逐渐长大,娶妻纳妾,其中正室夫人闵妃由于能力出众,被李熙所倚重,权力逐渐落在了她的手里。此处必须解释一下国王的正室夫人为何叫妃子。
自1392年朝鲜开国君主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开始,朝鲜就与当时的明朝确定了藩属关系,对大明(包括后来的大清)每年都要进贡,历任朝鲜国王登基时在程序上也必须接受大明(大清)皇帝的册封。故而,朝鲜的君主只可称王不可称帝,他的正宫妻子也不能称为皇后,只能叫妃子。
闵妃势力越来越大,国王也已经成年,大院君李昰应不得不在1873年隐退,但栽在小小的儿媳妇手里,他的内心是不服的。
当初大院君一言九鼎,他挑中了家世并不显赫的闵妃给儿子,本来就是担心如果娘家势力太大,儿媳妇会干预朝纲,没想到闵妃不靠背景不靠家族,只凭借个人奋斗就把国王牢牢捏在了手里,随后在宫斗中将公公一脚踹开。
与思想保守的大院君不同,闵妃掌权后逐步开放朝鲜门户,这就引起了守旧派人士的不满。此外,闵妃用日本教官训练朝鲜新军,大批旧军受到排挤,不是裁撤就是欠饷,祸根就此埋下。
1882年,旧军发动“壬午兵变”,部分市民也加入其中,大院君被认为是幕后指使。兵变队伍围困皇宫,杀掉多名闵妃的亲信,闵妃本人化妆成宫女才侥幸逃脱。
国王见状只能服软,认可父亲重新出山掌权,大院君先宣布闵妃已死的假消息来平息众怒,随后下令不追究兵变士兵的责任,同时补发欠饷。汉城的局面得到了控制,似乎要风平浪静了。但有个问题,兵变中日本使馆被攻打,还死了13个日本人。
参与兵变的市民抬大院君进入皇宫(电影剧照)
日本驻朝鲜公使花房义质在混乱中逃走,回到日本后,他要求出兵攻打朝鲜。此刻日本已经开始明治维新,国力有所增强,对此事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但另一方面,那时的日本还不具备挑战大清的实力,因此只是派出1500名士兵跟随花房义质回到朝鲜,在距离汉城40公里的济物浦(现在的仁川)登陆驻扎,见机行事。
消息传到中国,清政府也做出回应,提督吴长庆带兵六个营约3000人赴朝,平定事态。中日两国大军兵临汉城下,剑拔弩张,但三国之间到底打不打,谁打谁,怎么打,一切都是未知。日方首先有所动作,对朝方提出多条赔偿要求,大院君以要为闵妃筹备国葬为由,将具体的谈判事宜一再推后,双方处于僵持。
中方随即登场,表示愿意居中调停。在与大院君多次会晤后,突然在大院君回访清军大营时将其逮捕,并由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用军舰秘密送往中国,软禁于保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驻地)。
而在朝鲜这边,吴长庆的人马迅速占领了汉城的所有城门以及王宫,大院君的手下被全部剪除,逃亡中的闵妃回归,参与兵变以及围攻日本使馆的士兵、平民均遭到清算。
此刻中方控制局面,调停起来说话有分量,朝日双方也就握手言和,签署了《济物浦条约》,朝鲜方面除了惩治凶手、赔偿损失之外,还要允许日本派兵保护使馆,从此日本驻军朝鲜就有了依据。
“壬午兵变”得以解决,但中日双方内部都有怨言。中方觉得给了日本太多好处,而日方的不满在于:此前中朝两国的藩属关系只存在于名分,中国对朝鲜的内政外交并没有太多干涉,现在则是大清军队驻扎汉城,无论国王还是闵妃都要看中方的脸色行事,大院君更是被关在中国,一次发生于日本与朝鲜之间的事件,结果是中国成了最大赢家。
袁世凯
驻扎朝鲜期间,中方开始帮助朝方训练新军,负责人又是年轻的袁世凯,这段经历也为他后来凭借小站练兵起家奠定了基础。
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朝廷调吴长庆回国,而他带领的六营士兵留下一半继续驻扎汉城,这三个营分别交给了吴兆有、张光前和袁世凯,吴兆有为总负责人。
此时朝鲜国内活跃着一批“开化党人”,他们推崇日本的明治维新,因此主张联日排清,力争脱离中国控制,在朝鲜实施君主立宪制。
中法开战后,大清军队的重心全面南移。此外,慈禧策动“甲申易枢”,罢免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全部军机处大臣,清廷内部一片动荡,“开化党人”觉得时机成熟,在1884年12月发动了“甲申政变”。
“开化党人”占领皇宫,杀掉多名“事大党”大臣(亲华派),随后胁迫国王写下召唤日本大使入宫护驾的谕旨,已经接替花房义质担任日本驻朝鲜公使的竹添进一郎凭借着这道谕旨,带领日本军队大摇大摆进驻了王宫。
消息传到清营,吴兆有、张光前和袁世凯急忙商量对策,袁世凯力主带兵杀入宫内平定政变,但吴兆有、张光前认为事情重大,与日军交手很可能酿成国际争端,此外朝鲜国王在对方手里,投鼠忌器,所以只能先向国内汇报,等待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