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竞头条 / NBA / 正文

球头条专访毕妍:我们与老女足没有可比性,反感被叫“玫瑰”

时间:2019-05-31 18:05:09 作者:

毕妍是历届中国女足的球员中,真正意义上承上启下的那一个。

她初出茅庐时,赶上了中国女足黄金一代的尾巴,却未能跟随前辈的步伐,登上世界的顶峰;待她退役,中国女足重返世界杯和奥运会八强,其中的生力军,不少都是她昔日的队友,抑或是现在的学生。

从悲观的角度看,毕妍这一代的中国女足,算是夹缝中的一代。她们在07年世界杯和08年奥运会上八强的成就,远不足以媲美前辈的辉煌;而在频繁换帅动荡中第一次失去世界杯和奥运会晋级资格的落寞,在历史的书写中,则更多是被用来衬托如今这一代重回公众视野的不易。

外人眼中“生不逢时”的足球生涯,依然是毕妍最为珍视的记忆。她清楚记得自己退役前的最后一场比赛,全运会三四名决赛,大连负于天津。毕妍哭着与对手握手,看遍了球场的每一个角落,一路哭回了家。时隔六年,谈起当初退役的一幕,毕妍依然红了眼眶。

“我从6岁开始踢球,一直到那个时候,29岁。一直在踢,天天就在为了这一件事情,突然没有了,很无助。我多想再年轻几岁,但已经不能了。”在执意一个人跑去云南散心后,毕妍有一天突然想通了,“足球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毕妍是北师大的老师,在校园里过着简简单单的生活。除了带队训练,每天都有大把自己的时间。生活中唯一的波澜是16年里约奥运会,布鲁诺把她抽调到国家队,当了三个月助理教练。

在现在的毕妍身上,很难寻觅到球员时代争强好胜的踪迹。她带校队打比赛,只要求球员尽力就好,不再那么在乎胜负;在国家队当助教,球员找她谈心,毕妍只是告诉她们,开心是最重要的。

“不要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是毕妍在漫长职业生涯学到的一课。球员时代,每逢大赛,领导都会来开会,动辄几小时,让球员一定要拼。“这些东西要你说吗?谁都知道。”毕妍说,“我觉得中国往往输在把胜负看得太重了。”

世界杯初体验:“在错误中成长”

球头条:还记得你第一次参加世界杯的情形吗?

毕妍:记得。03年,我只有19岁。之前99年世界杯在电视里看了,那时才知道,原来女足还有国家队。真正到了美国,第一场比赛没上,在下面看着。那也不一样。觉得,哇,这就是世界杯,就是我在电视上看的世界杯赛场。特别兴奋,一直在拍照。

(2003女足世界杯 中国1-1澳大利亚

球头条:等真正自己上场是什么感觉?紧张吗?

毕妍:第二场中场的时候,马(良行)指说,毕妍你下去活动活动。当时就想,我一定要跑开,就在那不停冲刺,什么都不知道。那场球,我感觉自己都没拿几次球,就特别累,真的是紧张,感觉小腿都在前面,越跑越跑不动。把这场比赛想得太重要了,太想表现了,反而适得其反。一场比赛下来,人是傻的,不知道自己干嘛了。

没想到,第三场教练让我首发。我就自我暗示,要把前三脚球处理好,简单快速准确,这一场就一定没有问题。球敲给我,一脚、两脚、三脚,我就真的数着,到了第三脚,觉得没问题了。

球头条:最后1/4决赛打加拿大,你们在全场占优的情况下,被对方一个头球顶出了四强。结束的刹那,是什么样的心情?

毕妍:我到现在都还能记得那个画面。10号(胡珀)一个头球,六姐(韩文霞)一出来没碰着。当时没想过会输,还是全力在进攻。最后输掉,确实很委屈,不是自己怎么着,是替老队员不值。她们努力了半天,她们的最后一届,我们这批人没帮助她们。自己就哭得很委屈。当时丽平姐抱着我,拍拍我说没事,我还觉得她怎么可以这么从容。她越是这样,我就越对不起她们。

(2003女足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 中国0-1加拿大 毕妍)

球头条:那一届世界杯,中国女足志在进入四强。最后没有完成这个目标,你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

毕妍:当时小,不懂。后来看,其实老队员的心态也不一样。有的队员可能不是特别认可教练。我觉得是这样。其实一届比赛,如果想要好的成绩,那是全队上下是朝着一个目标一起努力的。这是最重要的。

球头条:那届世界杯,你印象最深的是?

毕妍:万米跑。当时备战,一天一个万米跑。跑完一万米,第二天还要做一个大力量。我们那时每天早晨把晨尿,还有人尿血,就是累的。

所有人都边跑边哭。我们分三组。第一组是李洁、浦玮、赵利红,她们一圈必须一分半;第二档是大部分人;我在第三档,我这档还有孙雯、白洁、韩端、孟隽、滕巍。我们这组体能最差,要求1分50秒一圈,但1分50秒也得跑一万米啊,真的是痛苦。

我们在大连荆州集训了很久,在昆明的高原也跑过,说是要把马家军那一套东西带给我们,或许在身体上会有优势。后来论证,那是极为不科学的一次。现在没有人会这么做。

后来马指带亚洲杯前,还是有万米跑。他就是觉得万米跑有用。我膝关节刚做完手术,跑不动。他就允许我不用跑。我状态要比队友好很多,她们天天跑,整个人都是疲的,我不是。

球头条:那个年代,备战世界大赛都是这样的?

毕妍:世界杯完了就是雅典奥运会。当时雅典特别热,就把备战放在了上海东方绿洲,下午一点训练,说要适应热的天气。当时我们跟根宝的队打比赛,被他们打了一个0-9。武磊、张琳芃都也在,我们球都抢不到,在场上是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又热又累,还碰不到球,毫无进攻的可能性,感觉不是在踢球,是一种折磨。后来提前去了美国,说是要倒雅典的时差。是不是很开玩笑?

到了雅典,非得让我们吃什么味都没有的鸡胸肉,还有一把生命素什么的,领导看着我们吃,说是为我们好。生理期,逼着我们游泳,都是强迫的。回想起来,也很不快乐。

后来被打0-8很正常。主教练(张海涛)也被打懵了。当时整个班子都是没有经验的。你跟德国队能打对攻吗?就是因为之前在德国打了一场友谊赛,进了一个角球,士气就涨起来了。还是年轻。其实现在看,都是在错误中成长。

本土作战:“多曼暖得像妈妈”

(2007年多曼斯基、毕妍)

球头条:2007年本土作战的世界杯,对你而言,是一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