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竞头条 / 竞彩 / 正文

董炯:曾泪洒奥运领奖台 如今为残疾人护航前行

时间:2019-05-12 10:54:18 来源:新浪体育综合 作者:

董炯指导球员 董炯指导球员

  刚刚过去的春风4月,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喜报频传。在接连参加土耳其、迪拜两站背靠背的残奥会积分赛中,他们以7金7银9铜和6金5银7铜的成绩为残奥会备战开了一个好头。

  羽毛球项目正式进入2020东京残奥会大家庭,在残疾人羽毛球领域耕耘了10年之久的董炯表示,他已准备好为队员们的梦想护航前行。2009年,他首次带队参加聋奥会,至今热情不减、全情投入。

  对董炯来说,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再到管理者、经营者,身份随着时间不停变化,但唯独以“丈夫”、“父亲”之名的部分他付出得太少。“不过,只有当你亲眼见到他们是如何生活、如何练球的,就知道你遇到的困难真的不算困难。”

  领跑残疾人羽毛球

  2000年退役后,董炯经营起了自己的羽毛球俱乐部,在业余羽毛球领域继续自己擅长的事业。

  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董炯的青少年培训班里来了一位喜欢羽毛球的聋哑小姑娘。这次邂逅让董炯获悉,“原来残疾人也喜欢羽毛球。”他翻开大黄页找到中国残联的电话,直接拨了过去。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接董炯电话的刚好是体育部负责人,“我是董炯,我听说残疾人羽毛球训练没有教练。如果需要,我愿意义务做他们的教练。”电话这头的人听到是世界冠军董炯毛遂自荐,一口答应了下来。

  两年后,临近2009年聋人奥运会,董炯接到了中国残联的邀请,希望他带队参加聋奥会。那是董炯第一次接触听障羽毛球运动员,对他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也正是那次深入接触后,董炯在残疾人羽毛球领域一直耕耘至今。

  有别于一般的专业运动员,残疾人运动员有各自的学业和工作。通常,他们只在比赛前的1至2个月集中到训练基地集训,比赛一结束就会回到各自的地方。但为了冲击东京残奥会,从今年4月起,残疾人羽毛球队在北京羽丰军建羽毛球基地开始2020残奥会周期的备战。

  对董炯而言,以往每次比赛结束后,看着空空如野的训练场,总有种莫名的失落感,总觉着还有很多技术没有教到位。而这一次,他将有一年的时间去逐一解决。

  积分赛有喜有忧

  自从羽毛球项目进入残奥会,残疾人羽毛球项目也有了积分赛,这督促着董炯和他的队员们必须尽早进入到2020东京备战状态。

  今年4月,积分赛先后在土耳其和迪拜展开。这是队伍第一次背靠背参赛,身经百战的董炯自然了解这种不停歇连续作战的学问,但队员们能否把控好心理和身体状态,他并没有完全的把握。

  董炯带着22名运动员参加了土耳其和迪拜两站积分赛。土耳其站,他们收获了七金七银九铜,在最后一天的总结会上,董炯嘱咐队员要注意休息。特别提醒大家迪拜和土耳其的温差比较大。到了迪拜,董炯先前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一些队员感冒了。从迪拜站六金五银七铜的成绩,董炯和团队发现了不足。队伍中,年轻运动员缺少大赛经验,第一站比赛打得太兴奋,到了第二站,体力明显下降,加之时差的关系,发挥稳定性不够的弱点就暴露了出来。

  在董炯看来,2020东京残奥会才是他们的目标。不过,他也指出羽毛球首次进入残奥会,不论是项目设定还是参赛选手的人数都有局限性。每个项目只取世界排名前六的选手参加,双打项目各队只能一对组合参加。对于残疾人羽毛球队而言,夺金压力很大,内部竞争也很激烈。

  从这两站积分赛来看,他们的成绩相当不错,但董炯却表示这其中还是有一些“小水分”。因为,譬如可以稳拿金牌的轮椅组混双、矮小组男双等,都没有成为残奥会的比赛项目。另外,在这两站比赛中,一名轮椅一级女运动员被重新分级到二级,对该项目的实力是直接的损失。董炯说:“原本轮椅一级女子是我们很稳定的夺金点,现在一个运动员被重新定级为二级,我们这个争金点的优势被相对削弱了。所以,未来要重新培养新的队员顶上去。”

  培养年轻新势力

  培养年轻的残疾人羽毛球选手一直是董炯的目标,在这两站比赛中,他的努力也初见起色。像男子轮椅一级自去年突破韩国队后,在这次的两站比赛中也发挥稳定。由于队员在年龄上的优势,中国队在男子轮椅项目上的前景不错。另外,女子轮椅项目,中国队有一名女子二级运动员刚满15岁,从2017年首次征战世锦赛到2018年亚残会加上两站积分赛,她包揽了该级别的所有金牌。现在,她基本没有对手,其中的关键原因是她年轻、不怯场,有速度,失误率低。虽然技术上还需要提高,但年轻人还是有时间去获得进步的。

  董炯还记得2010年亚残会,当时他带着18名运动员参赛,队员普遍年龄偏大。到了2014年,之前的大部分运动员都选择了退役。那一次他带着仅剩的5名年轻选手去比赛,虽然成绩不错,拿到3枚金牌,可是后备人才的短缺让他忧心忡忡。作为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的总教练,董炯多次在全国锦标赛的领队会上,向各省残联表达了要更多关注羽毛球项目的发展的诉求。

  当羽毛球进入了残奥会,残疾人参加羽毛球运动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像矮小组进入了残奥会项目,三四年前全国只有2名选手,现在加上女子运动员有20多人,重视程度比以前提高了许多。不过,运动员多了起来,但教练的水平却参差不齐。除了董炯是专业运动员出身,大部分都是残疾人运动员转成教练。董炯说:“对羽毛球技术,他们并不专业,不过他们的优势是选材眼光更加准确、独到。”

  董炯说,中国残疾男运动员的技术与印尼等队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印尼的残疾人选手在俱乐部可以和专业运动员训练、对抗,包括日本、马来西亚队,他们基本都是跟专业运动员一起练。目前,董炯只能靠自己俱乐部提供陪练、教练,来提高队员们的训练质量。另外,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以往总是赛前才集训两个月,训练周期过短,即使发现队员们技术上存在问题,也没有时间进行过大的改动,只能传授一些适用于临场发挥的技术,或者说是在经常失误的技术点上,着力进行调整。

  坐上轮椅亲自体会

  相比于普通运动员,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更加复杂。因为残疾人羽毛球项目很多,不同项目、不同人群,训练的内容难以相同。比如轮椅运动员,腿不能动,所以体能训练重点是上肢力量;单臂运动员没法推杠铃,只能更多以哑铃进行力量;即使可以练下肢的运动员,可能还会出现两脚不一样的情况,只能踩一些综合力量器。

  另外,在技术方面,像普通人很容易解决的半场杀球问题,放在轮椅选手身上恰恰相反。半场杀球是轮椅选手的“重灾区”,越是打比赛越会到半场处心虚。因为坐在轮椅上打球,没有起跳,谈不上在高点击球、杀球。

  为了解决技术难点,董炯经常自己坐到轮椅上,以便寻找更好的突破点。通过切身体会,他了解到了其中的不易,用站着的手感坐在轮椅上杀球,一定是出界。尤其是在网前打高球,无一例外。加上离网越近,在他的视线中球网就越高,球就越是杀不下来。反而在后场,因为有弧度助力,轮椅选手杀球更见成效。

  克服参赛重重困难

  因为人手有限,即使是总教练,董炯在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中不仅要负责训练,还要操心很多琐碎的事情。不过,与残疾运动员接触这么多年,他深感这些残疾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都是超人的,他们的自理能力很强,不愿意麻烦人,所以在生活方面确实不需要他过多操心。

  对普通运动员而言,出外参赛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但对残疾人羽毛球选手来说就是挑战。单就坐飞机来说,托运、登机的过程就需要足够强大的耐心。就像这次去土耳其和迪拜比赛,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一行有22名运动员,其中10人是轮椅运动员。从北京出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