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竞头条 / 游戏 / 正文

第二代骁龙8跑分解析:比起性能暴涨,能效或是更大的亮点

时间:2022-11-22 19:00:57 作者:

前几天,我们三一人寿用了很多内容详细分析了2022高通骁龙科技峰会的很多新品信息。

当时我们指出,骁龙8移动平台二代采用了相当创新的CPU集群和AI加速器设计,同时在GPU硬件光学追踪和全新内存子系统配置方面再次走在了业界前列。此外,它还安装了WiFi7,新的蓝牙音频和新的ISP功能。因此,综合来看,无论是性能还是功能,第二代骁龙8都有望成为2020年以来最值得期待、更容易领先旗舰机型“百花齐放”的第一代顶级SoC解决方案。

当然,以上所有结论都只是基于当时公开信息的推论。相信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在真正拿到搭载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产品之前,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这个新平台的性能几何”和“它的跑分和能效提升大吗?”

不过,在骁龙技术峰会期间,我们有幸接触到了高通的第二代骁龙8移动开发样机,并用多种主流“跑分软件”进行了测试,确实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原型系统只是为了早期测试而设计的,并不包含什么“优化”之类的东西。另一方面,目前的测试软件本身可能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个新平台。所以所有跑分的结果只能用来让渴望看到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性能的人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并不能直接代表市面上的最终产品。

好了,接下来正式进入跑步部分。

单核CPU增长了15%,多核CPU增长更多。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在CPU性能测试软件,即GeekBench 5中的成绩。

如你所见,跑出了单核1486,多核5212分。这是什么概念?我们对比了之前测试的第一代骁龙8+旗舰机型,其单核/多核成绩分别为1291和4364。

简单计算一下,相比第一代骁龙8+,第二代骁龙8单核性能提升15%,多核性能提升19%。

请注意,这里有两个特别的点。第一,第二代骁龙8的超大核心频率与第一代骁龙8+的3.2GHz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这15%的提升完全是因为Cortex-X3架构相对于Cortex-X2架构的提升。IPC(每时钟周期性能)15%的提升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提升幅度。

再跑一次后发现,多核成绩更高了再次运行后,发现多核的性能更高 。其次,如果你之前注意到了我们的相关评测内容,可能还记得,一般来说,各代SoC之间的性能差异,单核性能的提升往往大于过多核。这是因为多核满载时,可能会出现节流的问题,最终测试结果会“缩水”。

但二代骁龙8的多核提升明显超过单核性能。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第二代骁龙8采用了1个超核、2个A715大核、2个A710大核、3个A510小核的设计,名义上是“8核”,但实际上大核比例明显高于之前“1超核、3大核、4小核”的设计,因此也有助于实现更高的多核性能。

另一方面,不排除第二代骁龙8能效比更高,因此有可能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频稳定,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后续测试来探索。

安兔兔评分近130万,但没有完全改编。

接下来,我们用安兔兔评测V9测试了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

初一:1289346分。相比之前我们测试的骁龙8+平台上111万的总成绩,整体提升率大概是16%多一点。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置换平台应有的非常“标准”的业绩增速。

  但是如果细看各小项目,并将其与我们此前测试过的某骁龙8+机型的安兔兔评测跑分成绩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一些问题了。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每一个小项目,并与我们之前测试的一款骁龙8+车型的安兔兔跑分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相比骁龙8+,二代骁龙8安兔兔的跑分在CPU的算术运算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常用算法的成绩却有所退步。同时,其多核性能增长低于预期。

如果“多核性能”得分不高,可能是过热节流的问题。但“常用算法”项目的倒退让我们相信,这更有可能是由于安兔兔评测还没有适应新的CPU架构,性能暂时还不能充分发挥。

可以看到,目前的安兔兔评测还并不能正确识别出所有的CPU核心架构可见目前的安兔兔评测并不能正确识别所有的CPU核心架构 。同样,在GPU子项目中,虽然总分(573243 vs 468095)提升了22%以上。然而,对于小型项目,最轻的项目(炼油厂,增长36.4%)和最重的项目(笑傲江湖,增长25.1%)有很大改善,但只有中等负荷项目(兵马俑,仅增长8%)没有明显改善。显然,这里唯一的解释就是改编不完整。换句话说,这个分数有些低。

相对于CPU和GPU子项目,剩下两个子项目的成绩已经不让人意外了。一方面,LPDDR5X-8533和UFS4.0的组合运行速度远远超过LPDDR5-6400和UFS3.1,这真的很正常。另一方面,UX项目的成果实际上是“系统优化”。对于高通的工程原型,系统中基本没有优化。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我们测试的机器上,安兔兔的跑分是“随便看看”。我们可以大概率确定,这个分数远低于骁龙8旗舰二代实际上市后的真实跑分水平。

在3DMARK里“干掉”A16,控温水平“吓人”

当然,刚刚测试的安兔兔的评价也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除了结果,它还记录了这个工程样机的温度变化。

可以看到这个工程样机在运行过程中温度从20摄氏度上升到30摄氏度。如果只看这个温升(10摄氏度),还不算太低,但问题是,无论是运行前的待机温度(20摄氏度),还是运行后的温度(30摄氏度),与目前的旗舰手机相比,其实都是极其“凉爽”的。

所以单根据这个温度,我们还不能确定二代骁龙8 Mobile到底发烧到什么程度。所以就引出了最后两个非常熟悉的测试项目:3DMARK和PCMARK。

我们先来看看3DMARK。在这个重载的3D测试软件中,第二代骁龙8在野生动物无限模式下获得了超过14000的总成绩。作为参考,上一代8+的骁龙分数约为11,000,而下一代A16分数约为12,300。换句话说,作为安卓阵营最新的顶级旗舰SoC,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重载3D性能很有可能实现A16的“反杀”,领先幅度不小。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引人关注的是,3DMARK的记录数据显示,整个测试过程中,手机温度只从32摄氏度上升到33摄氏度,也就是只上升了1摄氏度。

不得不说,这很吓人。因为它显示的是我们测试的第二代骁龙8工程样机在重负荷下的典型温度,大概率是早期30摄氏度的水平。所以安兔兔之前的评测跑分上升了10摄氏度,并不是因为温度上升厉害,而是因为它最高的时候只有一点点“热度”。

这一点在更接近日常轻载使用的PCMARK中再次得到了验证。可以看到,在轻载下,二代骁龙8甚至可以做到全程无温升,始终保持在30摄氏度以内的水平。

结论:业绩暴涨,温度依旧偏低。这次真的成了

说实话,虽然早在今年下半年第一代骁龙8+之后,很多朋友就已经对骁龙移动平台的能效和温控印象深刻。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第二代骁龙8的性能,尤其是能效,会如此之大。

而且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也提到了,目前的测试结果本身甚至是在优化不完全、适配不充分的情况下得到的。说到各手机厂商的量产机,无论是性能还是散热都难免会有进一步的表现。

显然,这意味着这一次,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很可能在量产机的性能和能效上达到一个非常“吓人”的水平。这对高通、许多手机制造商和终端用户来说显然是一件好事。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