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结束后,随后是全运会和残奥会。
毫无疑问,疫情期间举办的奥运会再次将体育这个话题带到了全民的关注中。
从郭萍的“小恶魔”孙颖莎,到清华的骄傲杨倩,再到跳水天才全红婵。
人们再次被运动员们拼搏的意志所感动,再次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
然而,我们对奥运会的意义不应该止于此。
如果只停留在夺冠的感动,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奥运精神。与其为此欢呼,不如一起努力。
我还记得那句话:“强国必先强,强国必先强体。”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神奇的药,那一定是:
运动,运动,再运动!
如今,许多工作都是在电脑前完成的。
有些人看似习惯了坐着,其实是在受苦。
同样的工作,有的人累,有的人精力充沛。
人体就像一台机器,经常操作的零件比较灵活,不常用的就生锈了。
身体疲劳不是因为运动,而恰恰是因为缺乏运动。
正如朱德同志所说:“经常坚持锻炼。人和机器一样,如果经常锻炼,就不会生锈。”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朱德的《扁担》,应该很多人都学过。
这篇文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当时,这条路每天行驶50公里。
朱德的两个篮子装满了,他走得平稳而整齐。
那个强壮的年轻人被他远远地甩在身后,
那年他已经40多岁了。
人们总是记得运动的劳累,却忽略了运动的美好。
缓解疲劳最好的药物不是坐一天就躺下,而是坐一天就动。
大量出汗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秘诀。
卢梭说:“躺着比坐着好,坐着比站着好,站着比走路好。”
伙计,走路没那么累。
在《让大脑自由》这本书里,有专门一章论述运动与大脑的关系。
人的大脑累,不是因为想太多,而是因为不自由。
吃药可以缓解暂时的疲劳,但不能长期解决问题。
你锻炼得越多,你的大脑就越聪明。聪明让你的大脑更自由。
人们习惯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说法
但事实是:“心智发达的人,四肢并不十分简单。”
美国体育教父杰克·拉兰内(Jack Lalanne)在70岁时拖着70条船庆祝生日。
他精力充沛,在节目中的表现不亚于一个二十多岁的运动员。
锻炼使这个人的智力和活力远远超出人们的认知。
运动使大脑产生更多的能量;
运动使大脑中有更多的递质;
运动使大脑中有更多的回路。
锻炼是大脑自由的根本出路。
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快步走和其他形式的运动一样,是缓解情绪紧张的理想解药。”
如今,我们很难像祖先一样每天跑10多公里;
然而,正如书中所说,我们每天可以花10分钟以上。
运动有很多好处,简单说就是16个字。
更有氧,更少迷茫,更少焦虑,更多成长。
记得以前网上有句话特别流行:“内卷化时代,每个人最缺的是快乐,但每个人最缺的是焦虑。”
无论你是否前进,历史的车轮都在滚滚向前;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卷里的人都走了”。
排名第一的是20岁的四字弟弟Jackson Yee。
有网友忍不住问:“这是年轻有为吗?”
有网友问:“我20岁的时候在做什么?现在我30岁了,生活还是这样。”
不得不说:把柠檬果拧在柠檬树上,你我在柠檬树下。
我们对这个世界了解得越多,就越感到焦虑。
40岁的烦恼似乎提前到了30岁,
30岁的努力从20岁开始似乎有点晚了。
前几天看到国家正在整顿课外辅导机构,减轻学生负担;
不仅学生需要减负,家长也需要减负。
我还记得,老师曾经苦笑着说:“内卷太严重了。我不仅要为自己滚,还要为孩子滚。”
这几年,有谁不是在应对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并且两边都在受苦?
我们习惯了被焦虑折磨,却忘了寻找出路。
运动其实是解决焦虑的良药。
所谓的焦虑,大多源于对自己缺乏控制。
也就是匆匆忙忙,总是事与愿违;
我每天都觉得头晕,却发现很少有真正想做的事情;
所以今年成了得过且过,明年成了年复一年,“活着”从此成了“活着”。
想看书,却刷起了剧,焦虑!
想学习,却玩手机,焦虑!
想睡觉,但当了“夜伤”,还是焦虑!
人们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自己缺乏控制。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在现实中的所作所为往往会变成两码事。
我们与心灵融为一体,大脑融为一体,身体成为一种竞争资源。
做自己认为会让自己真正快乐的事情,焦虑之战就是控制之战。
赢了就开心,输了就继续照常混日子。
人只要心中有掌控感,生活就不会引发一个又一个的焦虑。
列夫·托尔斯泰说:我只知道人生真正的罪恶有两种:遗憾和疾病。
生病了,花钱可大可小,但痛苦和担心无法避免。
很多年前,在饭桌上,舅舅讲了一个笑话:“一个地方消费最高的地方不是豪华酒店,不是灯火通明的酒吧,而是救死扶伤的医院。”
医院消费的不仅仅是人民币,还有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和心情。
运动,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疗效,何乐而不为呢?
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运动,灵活的大脑离不开运动,轻松的心态离不开运动。
长期的身体问题总是让未来暗淡无光,强大的身心让你在逆境中闪闪发光。
愿你从今天开始;
走出家门,去操场;
清晨起床,拥抱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