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辽宁球迷来说,今天早些时候的两个消息可谓是感觉大不相同,一个让人振奋,另一个让人有些忧虑,就算是一喜一忧吧。要说是让人振奋的消息,当然是昨晚缺兵少将的辽篮以71:70打败了安哥拉国家队。这场胜利应该说有点含金量,因为战胜安哥拉不同于打败喀麦隆,安哥拉队的阵容基本是国家队的主力阵容,即战力和战术都是达到一定水准的。由此可见,这支辽篮确实不是浪得虚名,夏季联赛全胜,大胜喀麦隆,又胜安哥拉,这些可都不是偶然的了,应该是实力。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让人有点忧虑的消息,准确地说叫顾虑,就是今天辽篮已经正式与外援巴斯完成签约,一直都悬着的问题终于落实了。但是我必须要说明一点,之所以有些人对续约巴斯有点顾虑,还是源于辽篮的内线存在缺口,大韩没有替补,内线轮转不足等实际性问题而论的,存在顾虑应该在情理之中,毕竟上赛季的教训太深刻了。除非辽篮有明确的内线补强计划,比如引进内援...。然而,CBA的球员注册截止日只剩下10多天了,这内援在哪呢?难道还会继续用巴斯硬扛吗?
这话说来说去还是归到一个圆点上,就是辽宁男篮的内线问题。客观一点说,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大家不妨这样想一想,假如辽篮今年没换哈德森,那么在目前球队的这种状况下,也许会把赛季目标放在以锻炼年轻人为主的方面上来,锻炼年轻球员也是有价值的,为以后打基础嘛。可现在的情况却偏偏不是,辽篮花400万签了强援史蒂芬森,其目的不用细说大家也知道吧,就是为了下赛季的总冠军,肯定不是为了进入四强而猛砸400万美金的。
那么反过来再看看,即使辽篮签进了史蒂芬森,可就辽篮目前内线的状况来说,夺冠能有多大把握呢?先不说广东,就一个增加了周琦的新疆,辽篮将如何越过一道坎呢?
说别的都没用,要想战胜别人,首先是加强自己。辽篮要想有所作为,首要任务就是在内线做好文章,解决最薄弱的环节。
不过,从目前辽篮内线的具体情况来说,这篇文章也不太好做,至少也不可能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概括起来无非就是两点,解决渠道之一,就是引进一名内线内援了,这也是大家一直都在探讨的问题。不过,即使引进了内援,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辽篮内线问题吗?说实话,也不一定的。最起码这个内援是谁目前还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实力,能不能融入辽篮体系,以及态度问题等等,都是很难定论的。我觉得,郭士强不会完全指望这一点吧。从郭士强一贯谨慎的风格来说,他应该还有第二手准备。这个大家如果细心点,也许有所发现。
那么这个第二手准备究竟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变阵。可以说,郭士强已经在尝试变阵。大家可以回顾一下,从辽篮的一系列热身赛中就能发现一些问题。一开始的环渤海夏季联赛,郭士强确实是以锻炼年轻球员为主,刘雁宇,王化东都获得大量的出场时间,真心锻炼他们。可后来情况变了,尤其是从与喀麦隆队的热身赛开始,郭士强明显的减少了刘雁宇的出场时间,或只有几分钟,甚至干脆不让上场。也不只是刘雁宇,其他的年轻球员也都上场时间不多。
只从辽篮打喀麦隆队的第一场开始,郭士强就明显的不再给年轻球员太多机会了,反倒是老将们重新确立主打地位,李晓旭,贺天举,刘志轩,丛明晨,高诗岩,郭旭,组成了这支辽篮的最佳阵容,锻炼年轻小将的意思没有了。有人说,这可能是郭指导想赢怕输吧?毕竟喀麦隆也是国家队,实力不一般。其实,还真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郭士强并不是怕输,他是看明白了一个现象,解决辽篮的内线问题不能单一指望谁,还应该大胆变阵,增加一个战术体系,打小快灵。也就是说,在原有的传统战术的同时,增加一个快攻战术,或者是一大四小。把战略的重心由内线转向外线,内线由一个或两个大个拼抢篮板,挡拆,掩护,外线火力齐发,多点开花。基本是以李晓旭为内线轴心,贺天举辅助,高诗岩,郭旭,刘志轩或者是丛明晨外线抢点。可要知道,贺天举,高诗岩,刘志轩,郭旭乃至丛明晨,都是有不错三分能力的,只要有两个点位打开,这战术就起作用了。事实已经说明,辽篮后三场比赛都是这么打的,而且效果不错,已经赢了两场。别忘了,对手可都是国家队。
那么,等到辽篮球员全体归队,这种小快灵的打法会更加犀利。以李晓旭或者巴斯压阵内线,由郭艾伦,史蒂芬森,高诗岩,或者郭旭,刘志轩,丛明晨其中一个手感好的,组成快速阵营,特点就是快速冲击,打开外线局面。
客观来讲,这种小快灵只是辽篮的战术之一,确切地说,适合第二节和第三节。这样一来,就给第一节和第四节的韩德君节省了大量的体力。可以说,这也算从另一个角度解决了大韩的替补问题。韩德君有了充足的体力,辽篮的第四节会依然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