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门将如何正确处理传中及训练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传中球会以不同高度落在罚球区。守门员的反应取决于他周围的人数。守门员必须迅速判断球的运行轨迹并做决定,主动出击还是坚守球门。一般来说传中球有以下三种:
? 高空球落入禁区;
? 倒三角传中至球门前;
? 平、快传中球,落点在守门员和后卫之间。
处理传中球分两个阶段,即:
? 向球的方向移动;
? 扑救(接球或用拳击出球)。
在分析这两个阶段之前,我们先介绍面对传中球时守门员的选位。
守门员选位
持球进攻球员的位置决定了守门员的选位。守门员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 进攻球员的距离;
? 进攻球员所在球场的区域;
? 球的方向(靠近还是远离球门)。
1. 进攻球员在球场上横向移动:守门员随着进攻球员移动,与球门线保持平行(单臂的距离:如下图)。
图1-门将的站位
守门员随着进攻球员做相应移动:
? 传中球员离球门越近,守门员距离近门柱越近;
? 相反,传中球员离球门越远,守门员后退至近门柱 2/3处越远。
图2-门将的移动
2.进攻球员在球场上下移动
传中球员移动距离球门越远,守门员越向前提,不给对方吊射球的机会。
图3-门将前提
3. 进攻球员在球场上斜插移动 守门员采用上述方法调整自己的位置。
图4-多个位置调整
侧翼活动不一定传中。守门员在决定拿球前必须选择多个位置。如果是外旋球传中,守门员可预判球的运行轨迹,为成功 阻截赢得少许时间。
守门员随球移动
守门员判断球的运行轨迹,并同步移动,确保准确扑救。
守门员根据球的高度和方向做出如下选择:
1. 冲抢:传中球到近端球门柱。
2. 侧跨步和交叉步
3. 3/4移动法(以侧跨步和/或交叉步方式) :传中球到远端球门柱。
选择侧跨步还是交叉步移动取决于球速和守门员移动距离 (稍稍移动则侧跨步,其他则交叉步)。
守门员在移动过程中决定是接球还是击出球,由下列因素决定:
? 球的运行轨迹;
? 其他球员的位置;
? 天气条件;
? 守门员心态(如果他丢了前两个球,那么在处理下一个球时,他可能选择击出球或坚守球门)。
注意事项
? 守门员视线绝不能离开球。
? 如果球的运行轨迹发生改变(风、变向球等),守门员必须快速调整自己的脚步。
图5-盯球
准备起跳
这是守门员移动和扑救之间的动作。守门员根据起跳腿调整身体重心合理起跳。下图为示范动作。
1. 侧跨步完成 3/4 移动(左手侧)
图6-调整重心
左脚起跳
? 这一动作的延伸是发力;
? 垂直跳并不高,守门员也无法保护自己的膝盖;
? 守门员可倒地扑救。
图7-左脚起跳
右脚起跳
? 最后一步必须交叉步;
? 右腿的动力让守门员跳得更高,并能保护自己的膝盖;
? 守门员难以倒地扑救。
图8-右脚起跳
2. 交叉步完成 3/4 移动(左手侧)
图9-左手侧交叉步移动
左脚起跳
? 最后一步时,守门员不做交叉步;
? 跳得虽然不高,但可以倒地扑救。
图10-左脚起跳
右脚起跳
? 这一动作的延伸就是跃起;
? 可在最高点拿球;
? 无法倒地扑救。
图11-右脚起跳
接球
守门员用惯用腿起跳更有力。但通过训练可减少左右腿之间的差别,如此,在罚球区内守门员可根据情况随意选择支撑腿。
图12-接球
现在我们来分析下列情形:传中球来自守门员右侧(如果换成左侧,原理相同,只是支撑腿改变)。
? 守门员移动至恰当位置;
? 用右腿启动;
? 摆动双臂、抬左腿完成起跳,让自己跳得尽可能高;
? 左膝提供保护,防止进攻球员可能的冲撞;
? 张开双臂,在最高点接球;
? 手的位置十分重要;
? 以支撑腿(右腿)着地。
守门员可用左腿起跳接同侧球(右侧),但这种情况下, 他无法保护自己。
守门员在出击时应大声喊: 别动! 我的!等提醒队友,震慑对手。
注意事项
? 如果守门员接球时脱手,必须快速重新选位。
? 绝不能优柔寡断。一旦守门员决定出击,必须坚持到底。
? 判断时必须考虑外界因素(风、阳光、灯光、球的光滑度等)。
? 当球落点在守门员的身后,他可用手指从头后接球。但这样做有脱手的风险(见图)。因此,我们建议采用向后倒地扑救法接球或拨球。
图13-落点在身后
解围球
守门员不确定可以接住球时,困难情况下可将球击出解围。
图14-解围
解围球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守门员的位置和球的方向。
图15-解围方式
解围球的方向取决于守门员触球的位置
图16-触球的位置
1. 双拳击球
图17-双拳击球
注意事项
双拳击球解围针对落点在近门柱的传中球和罚球区内的高球。
守门员右侧球:
? 守门员用右腿起跳;
? 抬左腿保护自己;
? 伸出双臂,在脸前方用双拳击球。
注意事项
? 解围之后,守门员必须迅速调整选位,继续比赛。
? 大声喊叫,提醒队友自己已经出击。
2. 单拳击球
图18-单拳击球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