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竞头条 / NBA / 正文

总在“搞事”的罗马官推,足球世界的流量大战

时间:2019-04-16 10:10:06 来源:网络 作者:

不久前,一向爱“搞事”的罗马官推又玩出了新的花样——他们拍摄了一则短片,将一位嘲讽球员云代尔的“键盘侠”请到了球场,并让他设身处地的体会了一次场上球员的不易。签下新援时脑洞大开,嘲讽对手不遗余力,越来越多的俱乐部官号已经变身为“泥石流”级别的存在,足球世界的流量大战已经拉开帷幕。

罗马对“键盘侠”进行“公开处刑”)

【官推界的“泥石流”】

在上赛季的的欧冠1/4决赛次回合,很多人就体会到了罗马官推的“奇葩”。马诺拉斯打进最后一粒进球之后,罗马官推“脸滚键盘”,用一串乱码表示了内心的狂喜。但是这条略显特殊的推特,却取得了爆炸式的宣传效果,互动数达到17.9万次、点赞数达到31.3万次。而其他三支晋级四强的豪门加起来,也仅仅在晋级日获得了2.5万次互动与5.2万次点赞。

罗马官推在大逆转之后的疯狂一幕)

之后的夏季转会窗中,罗马官推更是完全“放飞自我”。官宣克里斯坦特加盟时,他们简单粗暴的在球员的比赛照上PS了一个罗马球衣了事;乔里奇的签约现场,则被与人类登月、大航海时代等一同剪辑成视频,暗示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时刻;官宣帕斯托雷转会时,则给他配上了一群羊,应和球员的阿根廷国籍。

作为俱乐部的官方喉舌有时需要表示立场,但即使这种时候,罗马官推也不忘“皮”一下。2018年夏天罗马本已谈妥马尔科姆,但被巴萨截胡。为此在之后的国际冠军杯友谊赛中,罗马官推特意“屏蔽”了巴西人的名字,不失风度的表示了抗议。之后签约恩宗齐时,罗马官推还将恩宗齐抵达的过程与战机、军警剪辑在一起,表示这次不会再轻易让人抢走猎物。

马尔科姆成为罗马的“禁词”)

【让账号“活起来”】

罗马官推的一大特征则是“人格化”,它在网络上的表现并不像一家俱乐部,而更像一个有喜怒哀乐的球迷。在谈及“哪位球员最忠诚”时,罗马官推颇有深意的回答“伊布”,调侃瑞典人多次更换东家。本赛季罗马成绩起伏时,自家球迷也成了官推搞笑的素材,罗马发布了一段视频,形容球迷们赢球则欢呼雀跃,输球则歇斯底里。

(很多时候,罗马官推都并不像一个严肃的官方账号)

当涉及到自己的竞争对手时,罗马官推的表现更是与一位死忠球迷无异。上赛季拉齐奥在最后一轮被国米绝杀,功亏一篑无缘欧冠。而后罗马官推还颇为刻薄的补刀,表示“虽然拉齐奥失去参加欧冠的资格,但可以通过出借训练场的方式间接参加(上赛季欧冠半决赛,拉齐奥曾将训练基地借给罗马的对手利物浦)。”

很多网友在与罗马官推进行互动时,也不像是在与俱乐部交流,更像是在与官推背后的管理员们对话。2018年的前10个月中,罗马官推上有9.3万的互动都是针对电脑另一端的“管理员”们进行。这种接地气的做法,无疑更加令罗马官推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不仅仅是罗马球迷,其他球队的球迷也都会关注罗马官推,就因为这份幽默。

(拜仁、罗马与勒沃库森官推上针对“管理员”的互动对比)

【通过“破圈”来“圈粉”】

作为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咨询委员会的成员,罗马主席帕洛塔在传媒业务上颇有研究。在他看来,俱乐部不仅是一个竞技机构,也是一个内容生产公司。限于财力,罗马可能永远无法在球场上与皇马、拜仁这样的豪门竞争;但在场外的宣传竞争中,罗马完全可以通过更高明的策略逆袭。

(帕洛塔)

2015年,罗马请来了利物浦负责数字化内容的主管保罗-罗杰斯,在此之后,罗马的媒体团队开始逐渐脱离一板一眼的官方代言人形象,不断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除了发布俱乐部新闻以外,罗马官推还像一家传媒公司一样频繁发布短视频吸引人们进行点击,甚至直接在热点事件出现时化身“段子手”。

罗马官推的几位负责人都是“混沌理论”的信徒,对他们来说,网络事件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它的不确定性。任何一个举动都有可能成为网络上的热点,并取得轰动性的传播效果。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罗马官推会动辄脑洞大开,做出一些看上去与足球事务无关的举动来取悦各位关注者。因为每一个“奇葩”的想法,都可能是新一轮网络热潮的开端。

罗马官推的“说唱11人最佳阵”)

【新的战斗已经开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俱乐部与球员开始意识到社交媒体的重要性,逐渐加强俱乐部的网络影响力。和罗马一样,英冠的布里斯托尔城也通过社交账号的“出位”之举圈粉无数。他们为每个人都录制了颇为奇葩的进球庆祝图,有人打开啤酒开怀畅饮,有人与队友打闹,有人则波澜不惊的熨衬衫。

(布里斯托尔城的奇葩庆祝图)

依靠特殊的宣传手段取得关注并不是罗马的专利,很多中上游球队如今都精于此道,他们或许永远无法在竞技上与一流豪门相提并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虚拟世界中的流量大户。2017年迭戈-科斯塔谋求离开切尔西时,土耳其俱乐部贝西克塔斯的官方账号亲自“带节奏”,在科斯塔的社交媒体下写“来贝西克塔斯(come to Be?ikta?)”,引起了网友疯狂的刷屏。

(“come to Be?ikta?”)

而这三个简单的单词,竟成了足球界的一个新“梗”。之后贝西克塔斯的几笔签约中,都公布了类似的视频桥段——某位在队球员给新援打电话,邀请其“来贝西克塔斯”,后者欣然应允。“come to Be?ikta?”的疯狂传播也让贝西克塔斯的官方主页在去年2月成为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