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年初,有两条足球新闻泛起一点点水花,第一是何朕宇与英超球队狼队续约,第二是鲁能青训球员何小珂前往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红星俱乐部,开启留洋生涯。
上一次有中国球员留洋是什么时候?
大家有印象的应该就是“全村骄傲”武磊,其实武磊的留洋对提升个人球技作用并不是特别大,因为他是在技术已经成型的情况下留洋,商业意义大于对中国足球实际提升。
曾经我们也有很多球员在欧洲留洋,五大联赛都有他们的身影。杨晨,邵佳一在德甲,范志毅与孙继海一同奔赴英伦,孙继海还在英超曼城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李金羽、马明宇也有短暂的法甲和意甲留洋的经历。
中国足球正是在这批人脚下走上了高峰,进入2002年世界杯赛场,当球迷以为这一年是中国足球崛起的元年,谁知下坡路越走越快,现在都用跑的了——东南亚足球成了国足的主要对手!
这题目太大,没有人可以回答。
但是可以以小见大,一叶知秋,我们可以从中国足坛一个小的方面来分析。
看了这么多年足球比赛,也见惯了风风雨雨,唯有足协实行了几个赛季的U23政策让人,大惑不解!
这个政策实行之初,就有众多反对之声,但由于他的出发点是保证年轻球员有球可踢,有比赛可打。现在看来是——拔苗助长,温室养苗。
中国足球的主要问题是——踢球的人太少。U23政策的出发点是保护年轻球员,这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国足球的问题,因为温室是出不了人才的。
违反了自然生长的规律,没去开眼看世界,一味的温室护苗,结果是苗废!
在中国优秀的年轻球员数量是一定的,优秀球员供不应求,造成年轻球员被高薪追捧,让其早早沉迷在物质世界,没有了留洋动力。
相对于欧洲足球氛围来说,国内足球土壤是贫瘠的,现阶段要做的是将有发展前途,相对优秀的足球小苗,送出去,用欧洲足球沃土将其培养成材,然后再反哺中国足球!
当然以上说的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关键是发展青训!
经常有人痛心疾首:14亿中国人,找不到11个踢球的。
其实只要有1千万青少年,热爱并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兼顾踢球,然后对其中的优秀球员加以培养,从这中间找11名优秀球员将易如反掌。
中国足球和球迷的春天也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