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张弛有度的防守来控制局面,将被动的换人转化为二次加力的契机,看准对手在防守端的短板并给予致命打击,锋线球员掩护中场摧城拔寨,利物浦在主场打出了一场充满侵略性和力量感的比赛。针对首回合排兵布阵方面的瑕疵,克洛普做出的一系列调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两名在不同时段登场的角色球员完美地诠释了红军精神。作为红军主帅超凡战术智慧和球员杰出执行力的完美结晶,安菲尔德的逆天奇迹必将彪炳史册。
“我们改变了七八个位置,看情况本该打进5球晋级。”2014年4月,多特蒙德在欧冠八强战首回合做客0-3不敌皇马,但他们在次回合的主场比赛中回敬了一个2-0,若非姆希塔良连续挥霍良机,克洛普的球队完全有可能实现逆转。基于五年前的成功经验,克洛普对首回合做客诺坎普的先发阵容做出了大手术,奥里吉和沙奇里临危受命,亨德森和阿诺德回归首发,戈麦斯和威纳尔杜姆被留作后手,考虑到法比尼奥和米尔纳的位置也出现了变化,红军的整个进攻体系较之一周前已经是斗转星移,这为他们连续依靠出其不意的方式取得进球埋下了伏笔。
(图)三名前场球员因伤缺阵,克洛普顺势做出乾坤大挪移,马内的位置也不再完全固定在左翼。
由于奥斯曼-登贝莱赛季报销,巴尔韦德只能继续使用四中场阵型。从首回合的效果上来看,这套配置的技术和控制能力没有问题,但不能依靠速度和冲击力快速制造纵深。较之承担着一周双赛任务的红军主力球员,巴萨此役的先发球员并不存在体能问题,他们不能寄希望于像首回合一样用低控球率“蜷取”,而是需要用更多的跑动和接应来加快皮球的运转,努力在客场将皮球控制在脚下。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巴尔韦德在赛前反复强调“不能再犯错”,但大部分经历过罗马惨案的球员并没有吸取教训,反倒是新援比达尔表现出了难得的拼劲、血性和勇气。
(图)双方此役的首发阵容
总比分落后较多,利物浦必须要采取非常规的手段来制造变化,面对巴塞罗那这种擅长控球但缺乏速度的队伍,加强高位逼抢力度的方式来争取尽快破门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高位逼抢是克洛普战术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是帮助球队规避技术短板、夺取比赛主导权的有效手段。除了发挥自身在体能和对抗方面的优势,高位逼抢还能逼迫梅西回撤援助中场,缓解后防球员的压力。没有登贝莱在前场制造纵深,梅西回撤中场的效率就要大打折扣,这在首回合的比赛中已经体现了出来。
(图)利物浦投入很大精力进行高位逼抢,亨德森可以顶上奥里吉拉边后留下的中锋位置。
总体上来看,利物浦的高位逼抢效果很不错,球员们对于点对点的压迫和限制到位,对无球接应者的控制也很严密,三条线之间的连接比较紧凑。由于奥里吉和沙奇里的覆盖能力不如菲尔米诺和萨拉赫,红军的边卫和中场在逼抢时的站位比过往更为靠前,他们不会像过去那样故意在锋线与中场之间留出空隙来诱导对手“落袋”。
(图)马内的位置不再拘泥于左路,亨德森加强了后上冲击,利物浦可以在纵向和横向上撕扯巴萨的防线,这在首回合比赛中是很罕见的。
利物浦的前场压迫声势浩大,得到轮休后巴萨却无力向红军后卫施压,他们将中场区域的延阻与拦截看作是防守的重点,阿尔巴的失误(7')令巴尔韦德意识到了防线后撤压缩空间的重要性。巴萨的压迫侧重于对线路的封堵,球员间的协作能力较强,乱战中或狭小区域内拿下皮球后的技术处理能力很强。
巴萨的中后场球员防守能力并不均衡,但他们拥有皮克、拉基蒂奇和比达尔这种可以支撑体系的辐射型球员,库蒂尼奥能够获得更多的首发机会也是源于他在防守中的贡献要多,这些球员的特点是都能配合边后卫封锁边路。
(图)马内&罗伯逊的左路组合能够迫使梅西回防,巴萨在反击中只能通过转移球找阿尔巴,沙奇里的回防到位率不足,阿诺德防区存在一定的隐患。
利物浦球员的技术不够细腻,阵型设定导致他们在进攻中不得不更多地通过边路,这恰恰是巴萨4-4-2防守体系最为稳固的区域。利物浦在抢开局后出现了体能的下降,沙奇里迟迟无法进入状态导致右路进攻断点,巴萨在上半场末段逐渐找回了比赛的控制权,梅西与布斯克茨的双核形成了控制力,库蒂尼奥也多次来到中圈区域要球,巴萨连续几次从中路打开局面完成推进的尝试。
然而,由于左路的库蒂尼奥和阿尔巴状态不佳(马内多次换位压制),拉基蒂奇在重压下的出球成功率下降,梅西、阿尔巴和苏亚雷斯先后错失单刀机会,巴塞罗那错过了打进客场进球提前杀死悬念的绝佳机会。
(图)上半场末段,库蒂尼奥和梅西轮流回撤接应中场,巴萨取得了几次得分机会。
尽管拥有范戴克这样的顶尖中卫,但克洛普没有使用兑子战术去遏制梅西,这一方面是因为古典的盯人防守容易破坏防守阵型结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范戴克的体格和技术特点不适合长时间跟防脚下频率较快的梅西,将更多的单兵防守任务交给他显得有些得不偿失。
克洛普的策略是利用中场球员构筑“防波堤”, 在远离禁区的地方对梅西进行堵截或犯规,逼迫他把球交给没有速度和突击能力的队友去处理,此举有效地破坏了巴萨的进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