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8日,国内媒体《羊城晚报》撰文,对部分非理性网友在微博中攻击中国女篮球员孟莉的言论进行了评论。《羊城晚报》撰文称,这些粉丝群体的行为缺乏善意和常识。
媒体分析那些攻击孟莉的言论缺乏善意和常识。
羊城晚报写道:“那些人被说成是球盲,是因为他们的言论表明他们对这项运动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球队用人的决策,教练组和队医对球员的身体状况能不能上场有更高层次的评价和决定权,这不是球员自己说了算的事情;他们也不知道,在如此超高强度的比赛中,无论是否打针,39度的高烧都会严重影响选手的竞技状态,甚至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他们不知道的是,孟莉在五场小组赛中场均14.6分,她是球队的得分王。没有了她在对阵法国队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全场最高的23分和连续四个三分球,中国的晋级将会困难很多,半决赛和决赛前的体能储备必然会大打折扣。
更何况团队运动,分享荣誉,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更不用说孟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球员和替补,他也是球队中很努力的一员。他为球队的准备和阵容厚度做出了贡献,有资格分享奖牌和掌声。
他们说自己是瞎子,因为他们的言论表明他们不关心和爱特定的运动员,对运动员的努力视而不见,完全不关心运动员的健康。他们更在意的是抽象的荣誉和成绩,一旦运动员完全不认同,就会质疑和批评。
这类受众虽然很少,但人们并不陌生。类似的言论也可以在很多其他运动的运动员评论区找到。姚明经历过,易建联经历过,苏和刘翔也经历过。
诚然,体育运动存在一定的职业壁垒。普通人可能不知道高烧对自己状态的影响有多大,跟腱断裂恢复有多难,复发有多随机,多不可控,运动员在跟腱已经受伤的情况下,要经过多少专业评估才能判断是否能跑完全程,更不知道有多纠结。他们比谁都想坚持,他们已经忍受了大多数人无法忍受的事情。
此外,运动员能否上场的决定权在团队,与广告商的合作也由团队决定。国家队运动员更关心的是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不仅仅是享受利益。这些同样长期脱离公众视野的常识,造成了很多误解,成为一些人攻击优秀运动员的借口。但是,即使考虑到专业壁垒容易导致误解和误会的因素,至少有些人在评价运动员的时候应该有起码的同理心,应该对专业之外的东西保持起码的尊重,应该给自己的言论留有余地和底线。
值得庆幸的是,在孟莉受到攻击时,更多的网民和粉丝或选择发声,或积极进行科普,而极少数无良网民和社交网络管理者及时对其攻击性言论进行了限制和惩罚,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运动员的舆论环境会得到改善。最后,请不要让那些努力的运动员感到寒冷。"
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