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竞头条 / 意甲 / 正文

传统媒体时代的编辑和记者,现在依然有价值吗?

时间:2021-08-25 09:51:25 作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欧洲杯和奥运会被迫延期。不少体育媒体从业者私下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体育不是必需品,体育新闻也不是必需品”;随着2021年欧洲杯和东京奥运会的到来,体育再次成为舞台的主旋律,体育媒体从业者再次活跃在各个平台上。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流量至上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一个问题出现了:现在传统媒体时代的编辑记者还有价值吗?

现任《泰坦体育》副总编曹亚琦,是一位奥运体育综合报道的老将。每一个奥运年,和所有体育编辑一样,他都觉得时间不够。“东京奥运会还是不错的。毕竟没有时差。可以晚上12点前回家,早上8点来报社,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曹亚奇说:“我们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重点是泰坦体育。我们会在下午5、6点开一个前期编辑会,第二天早上9点和前线编辑团队沟通;除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泰坦体育,我们还有体育和APP的编辑和剪辑工作,以及和央视的一些节目合作。每天,所有的沟通都是在晚上两点完成,早上8点半,报社就会开第二天的预编辑会。”

“但做奥运报道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就像我们提出的‘绑伦敦’!“伦敦以外吗?”“东京奥运会”的概念是我们报道东京奥运会的主线。"

传统媒体时代的编辑和记者,现在依然有价值吗?

在东京奥运会上,曹亚奇并没有完全接触到传统体育采编工作。Titan sports和Sports Plus是体育部的两大代表产品,主要以图文报道为主,但“出圈”不仅是当下的趋势,也是体育部在今年欧洲杯和奥运会期间实现的突破:通过与新浪、搜狐、Aauto Quicker、小红书、腾讯、喜马拉雅、今日头条等平台合作,将titan sports的特写、专题、视频链接、直播互动、短、中、长视频、音频,

“除了在titan sports和sports plus APP中完成奥运报道的协调,我个人觉得应该积极适应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带来的冲击。‘出圈’必须试试。”曹亚奇表示,“因此,在东京奥运会期间,我也推动和落实了泰坦体育与搜狐、今日头条、小红书等平台的合作。与今日头条合作的稿件和专题稿件有60余篇。搜狐视频以直播的形式讨论了40多个焦点事件,发布了50多个小红书奥运会焦点分析视频,都是正面的。试试看。”

每一次奥运年,圈内的朋友都会和曹亚奇讨论中国金牌的预测,今年也不例外。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前一周左右,他在新浪微博的“夺旗”节目上对中国军团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最终得出“雅典至少获得32枚金牌,伦敦最高获得38枚金牌”的结论。该视频总播放量96.4万,数百人参与讨论。最后,中国获得的38枚金牌证明了曹亚奇对中国潜在优势项目的理解。

传统媒体时代的编辑和记者,现在依然有价值吗?

尤其是在一些不熟悉的项目中,曹亚奇也能给出准确的预测。比如泰坦体育在官方微博中透露,中国赛艇队获得女子四人双奖卡。比赛前一天,他用了一个形象比喻来介绍中国队的优势:“这是巴西男足和中国队的比赛,嗯,最后4-0。”在比赛中,我们确实看到了中国队巨大的领先优势,电视镜头里没有追赶者。

而且,类似的预判也绝不是孤立的案例:在杨倩帮助中国代表团获得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第一枚金牌后,曹亚奇在媒体群中直接总结道:“射击第一枚金牌证实了我在比赛开始前的猜测:印度很强大,但疫情影响太大,导致准备不充分。我认为中国队的两人在团队竞争中相对稳定。”——在随后的比赛中,中国在射击10.气步枪混合赛和10.气手枪混合赛中意外获得两枚金牌。

东京奥运会闭幕式阶段,中美PK刺刀开始流行,很多人担心中国缺少夺金点很快会被美国超越。曹亚琦在小组赛中直接喊出“皮划艇等应该有金牌”——是的,几分钟后,孙/许世晓在静水皮划艇女子双人划艇500米比赛中获得金牌。

在一定程度上,这是职业化的直接体现,正如腾讯微视奥运负责人庞所说:“一些低质量的自媒体降低了体育创作的门槛,但职业化永远不会过时。”

但面对“专业”二字,曹亚奇的回答是感谢:“说到专业和预判,其实体现的是积累和储备。首先感谢泰坦体育的平台。对于编辑和内容报道的高要求,我们养成了与作家交流没有任何问题的职业习惯。早年,我们会在单位甚至半夜打电话。很多话题都在细谈。比如刘翔退役,许立谈到了排水中心的往事等。;其次,我要感谢太多的特约记者。很抱歉,我没有一一感谢他们。我和大家分享了很多冷门项目的故事和幕后插曲,让大家对不熟悉我们的运动员有了评判的依据。多亏了他们。我们分享了我们的积累和储备。”

因此,曹亚奇预测中国代表团在东京“至少不会在雅典丢掉32金,最高会超过伦敦的38金”绝非偶然。他在奥运期间也充分释放了自己的专业积累和储备:除了完成自己在泰坦体育的工作,协调体育plus APP的奥运报道外,曹亚奇还在奥运期间积极尝试“出圈”,不仅推动和落实了泰坦体育与搜狐、今日头条、小红书等平台的合作,还

以新浪微博的“夺旗”视频节目为例。东京奥运会期间,有几个节目的播放量超过了1000万。作为节目嘉宾,曹亚奇得到了新浪体育视频制作人傅明的高度认可:“曹亚奇是综合奥运体育领域的顶尖、资深专家,无论是专业、智力还是讲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节目,挖掘出曹老师的宝藏,让更多的体育爱好者了解更多的综合性体育,了解更多的奥运会、冬奥会的幕后故事。”

传统媒体时代的编辑和记者,现在依然有价值吗?

在傅明看来,虽然奥运会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在体育领域的关注度较低,与足球、篮球的关注度有明显差距,但“夺旗”节目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体育新闻报道正在经历从图文到视频的转变过程,视频化是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从内容来看,目前仍是行业独家节目,也将是体育媒体报道中个人IP节目的标杆,其中单个节目《孙杨案解读》在微博平台的播放量已经突破500万。东京奥运会期间,有5个节目突破百万,第一期突破200万。”

搜狐、体育总监、张译与傅明有着相同的感受。《从2008年到2022年》是搜狐体育在2021年打造的一档视频直播节目。奥运会期间的播放量接近1000万。曹雅琪是节目的常驻嘉宾。张毅说:“曹亚奇之所以被邀请做嘉宾,是因为他常年关注和报道各种奥运赛事。他是业内最有经验、最专业的体育编辑之一,拥有最丰富的奥运知识储备。目前这档节目的内容质量好于我们的预期,市场上也没有这样真正专业深入的体育解说分析节目,这为我们媒体品牌的口碑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毕竟,未来的体育新闻报道可能会朝着更专业、更垂直的方向发展。这个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耕耘,邀请更多嘉宾和从业者参与,走出直播间,为网友提供更多选择。和有价值的内容。”

传统媒体时代的编辑和记者,现在依然有价值吗?

东京奥运会开幕前,曹亚奇应百度APP新闻与内容运营部体育部负责人汤米的邀请,前往百度进行了一场关于东京奥运会报道的分享会。回忆此次合作,Tommy透露:“东京奥运会是移动终端成为互联网主阵地以来的第一个全球性综合性大型赛事,也是百度报道的S级项目。曹亚奇先生是业内资深人士,也是体育领域的百科全书。他对奥运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分享会为百度内容和业务团队提供专业讲解,包括对中国代表团重点运动员/运动队的分析。奥林匹克竞赛规则和科普等。,百度奥运项目团队获得了用户对于奥运的核心需求,进而提升了报道效率、商业化方向和思路。”

后来这个分享会议大纲的PPT也被曹亚奇分享给了他的同事和一些熟悉的媒体群,好评超乎想象。有的人甚至直接打印成工作簿,安排自己就职平台的奥运报道计划。

“因为我们在泰坦体育的出版计划是一年前制定出来的,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观赛指南无法提前纳入出版计划,所以最终没有出版。不过有很多朋友问我,泰坦体育会不会给一个奥运观赛指南。离东京奥运会开幕式越近,问的人就越多。我会把这次分享会做出来的PPT分享给圈子里的一些朋友。这是奥运观赛指南的个人微缩版。”曹亚奇说,“而且,在《泰坦体育》的日常报道中,有太多的媒体同事给了我们帮助。也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如果你真的能为你报道奥运会提供一些帮助,那无疑是我最大的荣幸。”

东京奥运会开始后,腾讯新闻通过自身体育品类资深编辑潇峰联系曹亚琦,合作了个性化短视频节目《奥运旗语》。节目上线后,在腾讯新闻平台上取得了突出成绩:10天播放量突破650万,其中有3次爆款,单日播放量100万。同时,这个节目也给主账号“沈平君”带来了5000粉丝的增长。即便是奥运会之后,长尾效应依然明显,播放量依然呈上升趋势。

传统媒体时代的编辑和记者,现在依然有价值吗?

作为曾经一起在泰坦体育工作过的老朋友,冯看重了曹亚奇的两个特点:“首先,曹先生多年来深耕综合体育垂直领域,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专业积累和网络积累,能够保证内容。专业性、权威性和深度;其次,他对热点事件的预测、把握和总结非常迅速和及时。因为在策划之初,我们就把它定位为一个快速解读奥运热点的信息梳理视图输出程序。输出频率至少一天,是受邀专家的表达能力、总结能力和反应能力。不会有小挑战,曹老师完全胜任这个角色。”

在积极拥抱互联网的同时,曹亚奇并没有告别传统媒体,而是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中国教育4青年训练营邀请曹亚奇作为嘉宾点评奥运。节目执行主编张洋透露:“我们很欣赏曹亚奇在体育领域的全面性、专业性和评论能力。作为一个体育媒体人,他对不同的问题有独特的视角,这可以让节目中表达的观点有更丰富的视角。”

传统媒体时代的编辑和记者,现在依然有价值吗?

作为播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节目也多次与曹亚奇就奥运话题进行对谈,其表现受到主持人郝迪的好评:“曹先生作为嘉宾出现在奥运话题中,深受观众喜爱。奥运话题似乎成了热点。其实比赛项目比较复杂。看体育嘉宾,像他这样学识渊博、懂很多项目的专家其实很少;特别是奥运项目其实需要非常专业的下沉。他在这方面有突出的特点,丰富了节目的可听性。因此,我们从连接中受益匪浅,沟通效果非常好。”

作为一个一直从事编辑和剪辑的写作线,曹亚奇从来没有放松过自己的要求。奥运期间,他在百家号上畅谈奥运动态文章,刷出一批阅读量过千万的爆款。总阅读量超过1亿...

传统媒体时代的编辑和记者,现在依然有价值吗?

传统媒体时代的编辑和记者,现在依然有价值吗?

传统媒体时代的编辑和记者,现在依然有价值吗?

在做了这么多破圈的尝试后,他问曹亚奇报道奥运最喜欢做什么,他的回答是“讲故事”。“客观地说,我更喜欢和别人分享运动员的故事,而不是评论,因为我认为一篇好的报道应该基于对所涉及的项目、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规则和比赛环境的了解。如果对各方面人物的采访都能做好,如果比赛的结果和历史数据能统计到位,如果能把之前发生在参与人身上的故事理解到位,那么任何事件的结论都会被读者自己总结出来。为什么不呢?曹亚奇说:“我一直向编辑和编辑强调,报道时要过滤掉形容词和副词,少喊口号,多讲故事。比如争取好成绩就是喊口号,小组排位赛,八强,领奖台,金牌等。好成绩的目标或标准是什么?我真的很喜欢龚在赛前对说‘我要换奖牌颜色’,恭喜她成功!"

对于“传统媒体时代的编辑记者现在还有价值吗?”这个问题,曹亚奇给出了最好的答案通过东京奥运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