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郭萍两届奥运会女单冠军,张怡宁其实也有自己的事业克星,她也是自己的同门姐姐姜华君。这两个人有同一个教练,李孙。当然,他们的技术风格完全不同。姜华军是张怡宁打正手反胶,反手生胶,特别克制防守反击。
这两年粉丝一听说反手生胶,就想到了伊藤美诚。不过,姜华军的职业生涯战绩相比张怡宁是四胜一负,占据绝对优势。即使在张怡宁职业生涯的黄金阶段,他依然不是姜华军的对手。姜华君能在乒乓球界占据一席之地,是因为她被称为张怡宁的克星。
所以,没有哪种打法是无敌的。张怡宁以反手相持著称。姜华军的反手不怕张怡宁的相持,因为颗粒生胶打法有速度优势。可笑的是,有些球迷还天真地认为,如果张怡宁对阵伊藤美诚,他绝对能赢。
相信有这种想法的粉丝不在少数。这些粉丝一点都不清楚。生胶颗粒的发挥非常克制张怡宁的防守反击。张怡宁在两届奥运会上都获得了女单冠军,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所以当时的国乒教练组很有信心地认为,张怡宁的打法不应该被淘汰,应该继承。
张怡宁的成功确实让国乒教练组感到非常欣慰,所以直到现在,张怡宁的防守反击风格一直都是国乒的主流风格。这种打法更注重有控制的相持和后期制作。只是国乒教练组没有想到这种打法的成功只是因为其他外包球员没有挑战。
看看现在的欧洲女选手,世界上没有一个能跻身前十。乒乓球在欧洲陷入低迷,但幸运的是,郭萍迎来了一个新的对手,那就是日本乒乓球。2018年伊藤美诚的崛起,能够在系列赛中击败丁宁、刘、朱雨玲,靠的就是反手弹跳的生胶打法。
姜华军直到2017年还活跃在世界乒坛,绝对是一位职业生涯很长的球员。我们应该知道,当时的张怡宁已经退役8年了,虽然姜华军和其他球员相比实力一般,职业生涯也从未获得过什么重大的冠军。郭萍其他球员总能克制住这个对手,所以姜华军的职业生涯一直不是很辉煌。
但她总能击败张怡宁,这在伊藤美诚击败国乒选手时敲响了警钟。但当时郭萍正如火如荼,整体统治力很高,并不在乎姜华军连续击败张怡宁。
当时的国乒教练组有完全淘汰进攻打法的倾向,不断普及防守反击打法。这也导致了伊藤美诚的崛起,当时很多女选手都不适应前三板。很多国乒选手前三板扛不住伊藤美诚的发球和进攻,无法进入相持阶段。
其实姜华军身材高挑,臂展长,反手弹跳接近阳刚打法。这与伊藤美诚强调速度和力量非常接近。姜华军反手进攻连续性较好,优于伊藤美诚。姜华军之所以能突破张怡宁的反手相持,是因为面对绝对的力量和速度,那些分和变化显得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姜华军能够和张怡宁打相持,比伊藤美诚强。姜华军曾经是国家队的球员,基础还是比较好的。伊藤美诚的成功在于自己的发球,比较神奇的是让接发球的球员简单判断不准掉。
伊藤美诚的真实实力不如郭萍二线球员,但伊藤美诚确实是一个比较注重变化的球员。从单板球的灵活性和变化性来说,都要比国乒主力强。在郭萍之前,选材更注重基础训练,有些模式化。
毕竟像张怡宁这样有天赋的球员很少。后来那些模仿张怡宁防守反击的球员,面对比赛困难可能只会打力量球。所以面对伊藤美诚,一个打得聪明,变化很大的球员,发挥不出全部实力,被对手击败。
通过今年奥运会女单比赛可以看出,被郭萍培养的孙颖莎已经不再是防守反击的风格。孙颖莎更注重主动进攻,尤其是前三板的进攻,接发球能一举击败敌人。
当然,这并不是让后来的国乒选手效仿孙颖莎。很多进攻球员都不擅长削球,所以乒乓球是一项脑力运动。每一种打法都要发扬光大,而不是抛弃所有的打法,这样不利于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在今年的直接比赛中,的黑马球员周,利用灵活的步伐,吸收削球手的削球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樊振东的进攻。这是一个创新型的球员,真正优秀的球员应该向别人学习,而不是拘泥于某一种打法。
我相信未来的乒乓球运动员应该更加注重攻防的统一,而不是单纯的进攻或者单纯的防守,两者应该合二为一。不知道粉丝朋友怎么看。请留言讨论。关注二郎神,谈球,会给你带来不同的生活感受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