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9日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决赛中,中国运动员张宇菲打破奥运会纪录,获得中国代表团第13枚金牌。在随后的女子4x200m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杨训萱、唐、、李以7分40秒33的成绩携手打破澳大利亚队创造的世界纪录,再夺一枚金牌。
在东京奥运会游泳女子200米蝶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张雨霏夺冠。在东京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张宇菲获得冠军。
“姑娘们太棒了!”中国国家游泳队营养师于亮谈起国家游泳队在东京奥运会上的优异表现,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举世瞩目。他们超强的运动战斗力离不开平时高强度的刻苦科学训练和科学的营养支持。
营养安全是运动背后的动力
“每个运动员要想登上领奖台,除了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外,还必须善于计算,在饮食和营养上有严格的要求。”于亮从2019年开始担任国家游泳队营养师。他每天和运动员一起吃饭和生活。他在中国国家游泳队分享自己的日常营养工作。
于亮介绍,给运动员进行饮食指导不同于普通人。身体正常的人只需要注意控制总热量,吃得均匀一点就可以了。对于运动员来说,要复杂得多。他们每天的训练计划和运动强度都不一样。他们需要仔细量化膳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能量和营养成分,对身体成分、体脂和体重有不同的要求。有时候需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口味和喜好进行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帮助运动员增肌减肥,通过饮食调整一些身体指标。
比如游泳者长期关在游泳池里,很少晒太阳。他们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射箭项目对运动员的视觉、注意力、神经和肌肉控制能力有严格的要求。运动员会适当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如蛋黄、鱼肝油、胡萝卜等。,并在平日多吃鱼、奶和坚果,帮助运动员缓解神经疲劳和提高睡眠质量;乒乓球需要综合体能,包括爆发力、应变能力、步伐运动能力等。其运动能耗高,容易引起神经疲劳和肌肉疲劳。运动前一小时到一小时可以喝含糖运动饮料,帮助大脑快速供能。运动时出汗过多,除了喝水,还需要补充钾、钠、镁等电解质。运动后要补充高蛋白食物,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免疫力,防止肌肉损伤。
“运动营养师还需要在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管理上做大量的工作。这有点类似于临床营养师面对患者,而运动营养师面对运动员。一个运动员只要在国家队,他的营养管理是长期的、持续的,他的各种营养相关数据都要积累起来,提供给教练参考。”于亮强调。
营养护航是运动的翅膀
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有些营养师跟不上队伍,但国家队的营养师们却忙得不可开交,“天天遥控”,按照赛程节奏与运动员保持信息沟通,保障奥运运动员的饮食和营养,成为他们夺冠路上的坚强后盾。
同样是国家队运动营养师的谭开元告诉记者,东京奥运村的餐厅分为三个区域:日式用餐区、亚洲用餐区、欧美用餐区、素食用餐区、无麸质用餐区和清真用餐区。食物供应的种类可以满足运动员的营养需求,最重要的是如何搭配。运动员吃饭时会在微信群“打卡”,让营养师对运动员餐厅有所了解。营养学家还会在赛前要求运动员吃熟悉的食物,因为我们的身体对熟悉的食物更能耐受,消化吸收更顺畅,也不容易引起腹泻等问题。
“在东京奥运会上,运动员通常在比赛前2~3小时吃完,也就是说,他们应该在早上7: 30左右吃完。午餐时间不确定,因为时间表早出晚归。如果遇到兴奋剂检测,可以推迟到下午两三点再吃。因此,此时有必要提前计划,为运动员准备额外的饭菜。如果晚上有比赛,下午5点到6点吃饭。”谭开元说。
运动员在比赛后恢复营养同样重要。于亮介绍,这种赛后恢复不仅是比赛完全结束后的彻底放松,也是上一场比赛和下一场比赛的衔接。
以游泳为例,很多项目分为预赛、半决赛和决赛,有些运动员会有几个并发项目。每场比赛后的营养恢复非常重要,因为一场比赛后,运动员竭尽全力,肌肉中的糖原被消耗殆尽。如果不及时补充,将直接影响下一场比赛的身体状况。
因此,游泳运动员将在一次比赛后的20-50分钟内补充碳水化合物。此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很容易地被肌肉和肝脏吸收,以补充缺失的糖原。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肌糖原的充盈率会降低,不会达到赛后恢复良好的目标。
“然而,当运动员刚刚结束高强度的比赛时,他们的胃口实际上很差,甚至几乎不能吞咽食物。另外,比赛结束后需要尽快到放松池放松,所以此时选择体积小、含糖量高、易吸收、纤维少的食物。比如能量棒、零食、面包、甜巧克力等。不要求一次性全部吃完,只要在上述30-50分钟内吃完即可,同时需要补充200ml左右的水或运动饮料。”于亮和谭开元补充道。
中国一半以上的超重成年人,“饮食平衡”是全民健康的关键
中国奥运健儿的优异成绩也点燃了大众对运动的关注和热情,尤其是超重和肥胖人群跃跃欲试,打算打开自己的“运动赛道”,以求“吃得平衡”,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身材。
图源网络图源网络
“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可以帮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和成绩。同时,对于普通人来说,科学合理的饮食也是保持身体健康不可或缺的基础。”中国疾控中心的杨跃新教授说。她建议在观看奥运会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运动、饮食和营养。特别是在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流行病的情况下,倡导“运动精神”,保持饮食平衡,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报告(2020)》数据显示,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中国人突出的营养问题之一。成年人(≥18岁)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其中一半以上为超重/肥胖。肥胖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睡眠呼吸暂停、骨关节炎等。,甚至造成过早死亡和严重残疾,这大大增加了医疗系统的负担,并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中国的建设。
“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缺乏体育锻炼是肥胖流行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杨跃新提醒,普通人应从四个方面改变生活习惯,才能“吃出均衡健康的体重”:一是各年龄段的人都要每天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二是吃得太多,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三是坚持日常体育活动,每周至少5天中等强度体育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保证每天6000次主动体育活动;第四,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床一次。
“对于运动量较大的普通人,如马拉松等长距离有氧运动爱好者,建议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进行补水,可以选择补充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对于需要增肌塑形的健身人群,建议在日常饮食中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虾、瘦肉、鸡蛋等,减少脂肪摄入,避免油炸食品。”中国营养学会运动营养分会会长常翠青教授最后建议。
记者:刘韩毅(实习)张帅康(实习)
编辑:魏新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