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一周前,日本媒体意外发现,中国网友很少指责获得银牌的“新文”组。目前,东京奥运会已举办过半,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对各种表演的运动员的鼓励和支持随处可见。
此时,英国广播公司(BBC)以“温心”为画面组合,发表文件,揣测中国“民族主义者”攻击运动员,视任何低于金牌的成绩为“不爱国”。
8月3日,BBC用黑体字宣称,中国运动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网上,任何低于金牌的分数都被“愤怒的民族主义者”视为“不爱国”。
文章前五段强调“温心”组含泪为银牌道歉,网络“键盘侠”抨击运动员“愧对国家”。
英国广播公司接着说,“民族主义狂热继续席卷全国”,并引用“专家”的话称,对于“极端民族主义者”来说,奥运奖牌榜是“国家实力和民族尊严的实时追踪器”。“在这种背景下,那些无法与外国人竞争的人是令人失望的,甚至是背叛国家的。”
英国媒体极力塑造中国网民的“非理性”形象,随后又补充说“这些愤怒的民族主义者大概不代表大多数中国人”,并在网上发出支持运动员的声音。在此期间,社交媒体平台对一些不恰当的评论采取的行动被简要提及。
7月26日,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许昕/刘以3-4不敌日本队水谷俊美/伊藤美诚,获得银牌。然而,日本媒体对中国网民评论的观察结论却与BBC恰恰相反。
雅虎新闻网7月27日发表了日本记者中岛惠的署名文章。她发现,“温心”组获得银牌后,与中国媒体报道中“严厉”的措辞相比,中国网民很少指责,对奥运选手充满了鼓励和支持。
作者说,在她的印象中,国内这样称赞落选运动员的人并不多。然而,她惊讶地发现,即使在微博这样的匿名平台上,也没有多少关于严厉批评运动员、往伤口上撒盐的评论。从中国网友的热词到努力拼搏的运动员,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奥运会结果的态度正在逐渐改变。
关注比赛成绩是人之常情,但也有网友总结道,“毕竟我们已经过了需要‘金牌’来提振民族自信心的阶段,所以不需要对运动员那么苛刻。加油,后悔就是后悔,但要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