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9天空
编辑|曹芳
1984年,他穿着红色衣服,头顶鲜花,胸前佩戴金牌。
这是27岁的许海峰首次登上世界舞台。
当时,他刚刚获得男子手枪60发扩散项目的世界冠军。
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年轻而古老的中国获得了她的第一枚金牌。
电视机前的观众欢呼鼓舞,举国欢腾。
如今,充满英气的许海峰再次穿上印有“中国”字样的制服,出现在社交平台上。
他穿越时空,仿佛瞬间回到了37年前。
但他一直保持低调,但他是体育界的“顶流”。
7月24日,杨倩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第一枚金牌后。
时隔37年,第一代“第一金”向新生代致敬,祝贺欢呼,鼓舞士气。
回顾中国体育的每一步,都是从零开始,从零突破。
每一块金牌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每个运动员的努力都应该被铭记。
总有一些时刻值得我们再次品味。
今天,我们将盘点奥运会历史上四个难忘的时刻,三面国旗同时升起。
首尔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
乒乓球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首次进入奥运会。
在首尔奥运会的乒乓球赛场上,一个短发、长相帅气的女孩格外引人注目。
她进攻犀利,落地犀利,打法凶猛,动作敏捷。
她就是陈静,中国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
场下,她沉默寡言,但一旦上了球场,她就展现出了自己的霸气。
在四分之一决赛中,陈静击败了前苏联的布拉托娃。
半决赛,她淘汰了捷克名将赫拉乔娃。
决赛中,陈静再次以3/2击败队友李惠芬,成为国乒历史上第一位单打奥运冠军。
李惠芬获得亚军,焦志敏获得铜牌。
在本届奥运会上,郭萍不仅获得了女单冠军,还包揽了女单前三名。
本次比赛结束后,三面五星红旗也在汉城奥运会上高高飘扬,这是中华民族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获得前三名。
在后来中国乒乓球崛起的历史上,陈静把接力棒交给了邓亚萍和王楠,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悉尼奥运会-女子羽毛球双打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羽毛球女双三双获得了三枚金牌、银牌和铜牌,随后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
那一年,只有23岁的黄南燕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她的搭档杨威比她小两岁。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带动下,一路杀进半决赛。
这时,中国队派出的另外两对组合,格非羽毛球和顾军、秦怡媛和高锟,已经成功晋级半决赛。
然而,中国最强的对手,韩国的拉京敏和郑在熙,也进入了半决赛。
因为赛区,阻挡韩国组合的重任落在了黄南燕和杨威的肩上。
最终,两人以15/11的比分赢得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半决赛。
黄南燕和杨威确保了女双金牌在另一半区被中国队收入囊中。
两组中国选手也是有赢有输,最终格非羽毛球和顾军分别以15/7和15/12战胜秦怡媛和高锟。
在中国队获得羽毛球女双金牌和银牌后,此时的热点集中在铜牌争夺战上。
如果秦怡媛和高锟能够击败拉京敏和郑在熙,将会出现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的壮观场面。
然而,这一幕只出现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
第一局韩国队轮番扣球,一度追上比分。
虽然秦宜远和高锟很久没有结合,但他们很有默契。
观众席上的队友们在场外不停地为秦怡媛和高锟加油。
最终,秦怡媛和高锟在压力下以15/10拿下第一局。
第二局,就像秋风扫落叶。秦宜远和高锟以15/4击败韩国。
最终,他们获得了铜牌,这迎来了中国体育史上第二次三面红旗齐升。
03北京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单打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的三名小将、王皓和王力挽狂澜,夺得了乒乓球男子单打的金牌、银牌和铜牌。
这一天,中国队等得太久了。
早在4年前的8月23日,21岁的王皓就在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和亚军决赛中输给了柳承敏,丢掉了这块宝贵的金牌。
又是一届奥运会,也是冠军和亚军决赛。
王皓再一次站上了舞台,但这一次中国队抱着“输不起”的信念,想要拿回失去的金牌。
刘当时回答说:“历史惊人地相似,但结果肯定不同。”
上午的半决赛中,王皓和马林分别战胜瑞典老将佩尔森和队友王,进入决赛,为中国队提前夺得金牌。
对刘来说,王浩和就像手掌和手背一样。
所以在晚上的比赛中,他放弃了临场指挥的权力,全程只看不指挥,让两人自由发挥。
在这场激烈的比赛中,王皓发挥出色,但马林表现得更加完美。
最终,攻防几乎无懈可击的马林击败了比自己小三岁的王皓,站上了最高领奖台,成为冠军。
虽然又一次与冠军擦肩而过,但这次王皓还是笑着向马林表示祝贺。
其实在半决赛中,王皓在巨大压力下击败佩尔森,弥补了雅典奥运会的遗憾。
一人持线,王皓拿回失去的金牌。
赛后,王皓说:“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任务。”
当、王浩和王一起站在领奖台上时,他们看着国旗缓缓升起。
刘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感慨万千:“太不可思议了!我们三位选手真的很棒!”
在随后的男团比赛中,马林和王皓迎战韩国组合吴尚根和柳承敏。
本场比赛开始前,老奸巨猾的韩国教练刘南奎逆转了阵容,他想和柳承敏一起抓王皓,和吴尚垠一起先摸摸马林。
奥运会前刚做完手术的吴尚垠,在第一盘就给马林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虽然输掉了第一场比赛,但他非常适应马林的发球和连线,并做出了决定性的一投。
第二场比赛开始时,马林领先。
当第四场比赛打到8/8时,马林强迫自己战斗并开始,加快了场上的节奏。
然而,吴尚垠显然不适应这种进攻方式,最终功亏一篑,没能为韩国队拼得第一分。
第二盘,王皓3/1击败柳承敏,雅典奥运会再无“疯狂一幕”。一旦这一盘输了,韩国队就失去了势头。
最终,中国队获得了乒乓球男子单打的三枚金牌,并获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那一年,中国乒乓球走了,连刘都说:“伟大的运动造就伟大的运动员。”
北京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
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林、王皓、王李沁站在领奖台上,宣布了中国乒乓球独特的历史时刻。
早在24小时前,中国女乒姑娘们就已经上演了这一经典且不可复制的传奇。
女单冠军赛,26岁的张怡宁在桌子的一边,30岁的王楠在另一边。
这是中国女乒新老“姐妹”的碰撞,也是王楠最后的谢幕表演。
本来,两人的精彩对决应该发生在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
但那一次,当时的悉尼奥运会女单冠军王楠,竟然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输给了新加坡选手李佳薇,失去了卫冕的机会。
张怡宁在决赛中击败朝鲜选手金泳三,夺得女单金牌。
此后,张怡宁长期占据乒乓球“一姐”的位置。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张怡宁连战的新加坡著名组合冯天薇和李佳薇进入决赛。
而有着“最后一块金牌”之心的王楠,以顽强的拼搏精神,成功晋级总决赛。
就这样,晚了四年的“一姐”对决在北京上演。
第一局,王楠接连作战战术成功,11: 8拿下下一城。
接下来的四场比赛,张怡宁展现了自己的技术和身体优势,成功扭转了不利局面,以4: 1的大比分获胜。
她成为了获得奥运会乒乓球单打冠军的女选手。
亚军王楠表示,自己无怨无悔。
张怡宁和王楠卫冕和亚军时,曾在奥运会乒乓球女单比赛中争夺铜牌。
中国小将郭跃对阵新加坡选手李佳薇。
比赛开始后,郭跃一扫输给王楠的阴霾,打出4-1的开局,以11-6的比分拿下首局。
第二局,李佳伟发球前得一分。郭跃将球打出去后,李佳伟以3-0领先郭跃。
在随后的比赛中,李佳伟追求胜利,利用郭跃的频频失误,翻盘两局。
双方打平后,第五局成为至关重要的最后一局。
在对手恢复了两场比赛后,郭跃没有给对手机会。结果,郭跃以总比分4-2赢得了中国女乒的铜牌。
郭跃在这届奥运会上获得了女单铜牌,因为王楠和张怡宁之前都参加过总决赛,胜负难分。
中国女乒在2008年奥运会上获得女单前三名。
当三个人站在领奖台上时,眼睛微红的王楠也笑了,三面国旗缓缓升起。
女子队为下一场乒乓球比赛开了个好头。
而那一瞬间注定会载入史册。
2008年至今已经13年了,这期间中国队的羽翼越来越丰满。
尤其是,郭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战胜的“奇迹”。
如今,2010年(原2000年)东京奥运会再次将中国队带上了世界舞台。
在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中,中国运动员挥汗如雨,驰骋赛场,赢得了象征荣誉的奖牌。
但无论是金牌还是铜牌,运动员的精神已经传播到更多的地方,感染了更多的人。
这就是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