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动和篮球不同,当一位篮球运动员占据身高上的决定优势便很容易掌控比赛。但在宽阔的绿茵场上,过高的身高反而会成为一种累赘。不过,在中国足球历史上,出色的高锋线球员还是很多的。
被球迷们称为“空中霸王”的王涛身材高大,技术全面,头上功夫了得,堪称一代锋霸。其实与王涛同时期,还有一个高中锋,在国内也十分出名,他就是翟彪。
翟彪,1969年9月14日出生在北京,北京足坛名宿翟自丰之子。得益于父亲良好的足球基因和熏陶,翟彪从小就对足球展现出了深厚的兴趣。考虑到他出生的年代,能在日后长到1米9实属不易,这也注定了他不平凡的足球生涯。
翟彪的职业生涯注定要和北京结缘。在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队奉行双高双快战术,这给了翟彪充足的发挥空间。他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状态,只需依靠自己出色的身体,便能为球队做出不少贡献。
不过,彼时年少的翟彪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没有职业化的中国足球也掩盖了很多问题,这也导致后来他在联赛中的不顺利。
在中国足球正式职业化以前,中国高中锋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前场等球,这一恶习对很多球员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翟彪也是其中之一。
翟彪1米9的身高在球场上奔走本就要承担比其他球员更多的压力,他的跑动速度不算快,硕健的身材也给了他体重上的负担,因此体能就成了翟彪一个巨大的弱点。
时间来到1994年,中国足球终于实行了职业化。为了规范球员,了解球员的真实水平,中国足协推出了12分钟跑的体能测试,翟彪与同为高中锋的蔡晟均没有通过。这意味着翟彪无法参加甲A联赛,这对于一位成名已久的高中锋来说堪称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煎熬。
不过,北京队给了翟彪机会。当时的北京国安并没有抛弃翟彪,因此,翟彪可以继续训练,这也为他之后的生涯带来了转机。
1994年的甲A联赛,北京国安发掘了杨晨——一个年轻并且具备潜力的中锋。慢慢地,翟彪意识到自己将会失去主力位置,北京队希望培养这些新星。到了1995年,翟彪以15万元的价格转会到四川全兴。
加盟四川,是翟彪职业生涯的关键节点。
1995年,翟彪生涯第一次代表四川出战。整个赛季,他代表四川队出战20场,是整支球队当之无愧的核心,6粒进球也是球队最多。
在对阵青岛海牛的比赛中,翟彪打入了精彩的一粒入球,但球迷们记住的是梅开二度、飞机庆祝、帮助球队逆转的姚夏。
联赛最后一轮,四川对阵八一,只有取胜才能顺利保级的四川迎来关键一战。赛前,足球报前总编严俊君喊出的“保卫成都”的口号。这场比赛格外引人关注。
这场比赛只能用激烈来形容,双方每球必争,场面非常焦灼,但双方都没能攻破对方的球门。
当时八一队的门将,是极为优秀、后来在韩日世界杯预选赛上有关键发挥的江津。江津在本场比赛前82分钟发挥出色,力保球门不失。
此时,四川队的刘斌见全兴迟迟进不了球,对小时候要好的玩伴、八一队门将江津大喝一声:“江津,只剩8分钟了”。然后,一个身高1米9的男人,用他最熟悉的方式——头球,攻破了江津把守的大门。当足球从江津的腋下钻过时,不知他作何感想。
全场比赛结束,四川1比0战胜八一,顺利保级,翟彪理所应当的成为了球迷们的英雄。他打入了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球,也有可能是四川足球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球。很难想象,从一年前离开北京,到如今人人敬仰,这是命运,也是翟彪努力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足球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时刻,一次是1995年甲A最后一轮的成都保卫战;一次是2006年四川俱乐部被解散;一次是2007年10月,黎兵率领成都五牛冲超成功。导演四川足球最重要的三个时刻的人都不是四川本地人——在“成都保卫战”打入致胜一球的是北京人翟彪、将四川队解散的是大连人徐明、率领成都五牛冲超的是贵州人黎兵。这些,都成为如今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了。
当时还是记者的许勇,将自己脖子上所系的项链系到了翟彪的脖子上。或许,这是对这位“成都保卫战”英雄的嘉奖吧。
不过,在这场胜利的背后,却有很多质疑声的出现。在中国早期职业联赛里,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假球”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有人认为,翟彪最后时刻的头球根本谈不上出色,威胁性不大。但无论发出怎样的论调,比赛结果都不会更改。翟彪,这个当初的北京弃儿如今成为了四川人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