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体坛,一直以来都有那么一支非常特殊的队伍,无论她们取得多大的辉煌、不管她们跌入多深的谷底,全国人民永远都在为她们呐喊助威,不遗余力,能够享受如此殊荣的队伍,非中国女排无疑,提起中国女排,我们都会情不自禁的想到四个字“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是顽强拼搏、是永不放弃,女排精神的来源正是那只70、80年代五连冠时期的“老女排”。
在那支女排队伍里,有一个人非常好的诠释了女排精神,那就是有“独臂将军”之称的陈招娣,陈招娣与现任女排主教练郎平是同队友,她们都是中国女排荣誉人物,陈招娣1955年出生在杭州,就读于北京体育学院,在1974年加入了八一女排,并且参加了中国人们解放军,从那时候,她就已经培养了不怕输和顽强拼搏的斗志。在军队里接受了3年的训练后才进入了国家女排集训队,当时的主教练袁伟平为了能够兴起女排事业,对女排队员们的训练非常严格,然而这对于经过了3年军队生活的陈招娣一点都不辛苦,一直在女排队伍里担任着“拼命三郎”的角色,如此的陈招娣也在24岁时随队获得第二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
陈招娣迎来运动生涯的首个高光时刻,是在1981年第3届世界杯,她随队拿下女排冠军,这是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冠军,次年中国女排持续发力,陈招娣随队再夺第9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和第9届亚洲运动会女排冠军,作为中国女排的重要一员,陈招娣技术全面、防守出色,在场上士气高昂,关键时刻能豁得出去,因此被送上了“拼命三郎”的美誉。1978年代表八一队打全国联赛时,陈招娣左臂桡骨受伤,1979年6月与访华的日本队比赛时,陈招娣在拦网时被隔网而对的奥岛圭子扣中受伤部位导致桡骨断裂,两个月后的全运会,陈招娣竟然用绷带吊住左臂单臂出战,这一幕深深的震撼了所有人,也彻底打服了日本队自此陈招娣赢得了“独臂将军”的美誉。
1981年世界杯决赛在中国和日本队之间展开,陈招娣在一次传球当中和队友发生了碰撞,导致她的腰严重扭伤,但是她还是坚持在场上拼搏,但是越到后来,腰就越不听使唤,她的每一步移动都必须忍受着巨大的疼痛,当时主教练袁伟民并没有察觉,只是常规性的将她换下来休息。第四局,在中国队落后的不利局面之下,陈招娣再次主动请战,但是终因疼痛难忍难以坚持。在中国队击败日本队历史性的夺得冠军之后,陈招娣是被队友背着走上领奖台的,陈招娣顽强的作风、全面的技术、关键时刻能豁出去的性格让她成为中国女排核心成员之一,从1981年首次成为世界冠军开始,老女排接连拿下世锦赛、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的冠军,成就了史无前例的女排“五连冠”的奇迹!
那时女排成为了激励所有中国人的时代楷模和超级偶像,作为这支队伍的核心,素有“拼命三郎”之称的陈招娣是名副其实的女排之魂,退役之后,陈招娣依然没有离开她喜欢的排球,她先是担任排球教练、领队,然后到高级干部,但她一直都在密切的关注着女排的发展。
2006年7月14日,中央军委正式批准陈招娣晋升为少将,她成为了女排甚至是体育界中走出来的第一位女将军,然而她却是这样说“如果不是因为1988年患直肠癌做了手术,我还想继续做我的排球教练”,2013年4月1日,这位为中国排球奉献了一生的功勋老将因病离世,享年58岁。
陈招娣去世后,家人向记者透露她的遗物足足有2万件,而且几乎都是日记本、书信,里面都记载着有关于女排的内容,战术研究,古巴队打法的手绘图,数十封日本球迷的来信,每一件物品都记载着她的女排精神,无不令人震撼,可见她这一生,都奉献给了她最热爱的排球,最让亲人难受的是,陈招娣遗体火化后的,她的弟弟和女儿捧着骨灰发现里面竟有五枚钢钉,女儿才说出原来陈招娣身体一直藏着钢钉,忍受着痛苦却没有喊痛。在告别仪式上,老领导袁伟民、队友郎平、曹慧英、孙晋芳、杨希、侯玉珠等都哭得如同泪人一般,虽然病魔夺去了陈招娣的生命,但她却成为了大家心中一段最珍贵的记忆,而女儿郭晨也继承了母亲陈招娣的事业,成为了八一队里的一名排球队员,陈招娣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体育事业,她的所作所为都非常值得我们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