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始建于1995年,开始还叫做甲A联赛和甲B联赛,采取的是积分规则“升二降二”,就是联赛结束后,甲A积分最低的两名降入甲B,甲B积分最高的两名升入甲A,这一制度伴随中国男篮走过了9个年头,直到2004年才取消升降级制度。缘由是,在2004~2005赛季开始之前,篮管中心将甲A正式改名为CBA,并决定从2005~2006赛季开始,CBA实行“准入制”,即通过审核来确定新加盟俱乐部的参赛资格。
当时的更名改制是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为推动中国篮球向新的职业化联赛平稳过渡,而施行的改革措施。当时决定将2004~2005赛季甲A参赛队伍扩军为14支,也就是这14支球队由12支甲A球队加上甲B的两支“升班马”河南男篮和福建男篮组成。这样,原本应该降级的辽宁盼盼和浙江万马就成为CBA改制最大的受益者。
我国CBA改制也是效仿美国的NBA机制,就是为吸引赞助商永久赞助一支球队,不用担心自己赞助的球队跌出CBA,可以最大化地投资,消除投资的不确定性。CBA准入制度规定,球队每个赛季的投入不能少于3000万人民币,同时也规定了场地以及一些配套要求。这么大的投资,球队一旦降级,巨额投资打了水漂,势必会影响投资者的热情,对中国篮球的长远发展不利。这也是当下很多CBA球队摆烂也未受到处罚的主要原因。
目前CBA共有18支球队,名单如下:
广东东莞银行
八一双鹿电池
江苏德玛斯特
浙江万马电缆
东莞马可波罗
云南红河
浙江广厦建设
上海西洋
天津荣钢
山西中宇
陕西亚旅联盟
青岛双星
北京金隅
新疆广汇
辽宁盼盼
长春大成生化
山东黄金
去除广东和山东各两只球队,再加上八一军旅,实际上,我国只有15个省份和直辖市拥有CBA球队,只占全国总数的一半,那么宁夏没有CBA球队也只是另一半中的一份子。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CBA体制的逐渐成熟,会有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到CBA的队伍中,在家乡父老的助威声中,开启征战CBA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