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我读中学的时候经常代表我们中学去县城参加田径比赛,有一幕情景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可能因为当时年龄太小,对生理周期没有什么认识,但那次的经历确实让我终生难忘。
我比赛的间隙看女子组3000米决赛,这是中学里最长距离的比赛。印象最深的就是跑在前面成绩比较好的女孩子都在嘴里含上一块浸了水的手绢,至今都想不明白那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还能形成有效呼吸吗?
比赛紧张进行中,突然跑在最前面的一个女孩子慢慢把速度降下来,马上后面的选手就要超越了。这时他的教练拼命喊着:快,快,坚持!——女孩子面色苍白,有点精疲力尽的感觉,强跑几步又逐渐慢下来。他的教练又在喊了,而且骂骂咧咧发着脾气。
这个女孩子和他的教练(也就是一名中学体育老师)在我们那儿有些名气,比赛中经常拿第一。女孩子高挑身材,姣好的面容,长得白净,不像农村的女孩子。她的教练就像一个黒张飞,30岁出头的样子,脾气暴躁,以训练严厉出名,但他带的学生成绩还是比较好的。
女孩子还在咬牙坚持。这时站在我旁边一个年纪比我大的运动员说,快看血留下来了!我一脸的迷茫,那时还真没有生理周期的概念。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真的看到鲜艳的血迹从大腿内侧留下来。我当时受到了非常大的触动,可以说是触目惊心。比赛还在进行,女孩子脸色苍白还在坚持。我问旁边的师兄:会不会死人呢?他白了我一眼,不置可否,继续面露焦急的看着比赛。而我什么心情也没有了,心情非常沉重的感觉,没有再看下去,也放弃了之后的比赛。——我从此没有再参加过田径比赛。
几十年过去了,那个高挑白净的女孩子现在怎么样了?她因此而获得了好的生活了吗?那么文静,那么漂亮的她在众目睽睽之下……——是为了理想?还是迫于教练员的淫威?
这是几十年前的事了,现在条件好了,人更娇贵了,医学也发达了,女运动员遇到生理周期肯定会有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的处理。但是,做运动员不容易,做青春期的女运动员更不容易。
女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遇到生理周期怎么办呢?最普遍的依然是咬牙坚持,这是以自然的方式处理生理周期。当然不会像那些有条件养尊处优的女孩子一样可以在家中食补或者药补进行调养。运动员为了避开兴奋剂的怀疑是要避免服用很多东西的,包括药品和食物。所以,即使面临高强度的比赛也只有咬牙坚持,顺其自然。
症状难以坚持的情况下或者可以选择服药调节,但那些药物一般都有副作用,会得不偿失,而且还可能含有违禁成分,冒着被查出违禁药物的风险,所以运动员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吃药控制的。
乒乓球女运动员不容易,或许她们有时状态有起伏,或者临时退赛都可能与生理周期有关系,只是不挑明罢了。所以,多理解运动员,她们真的不容易,我们这不明原因的情况下不要妄加指责和猜测,尊重她们的选择就好了。
以上是我的观点,在评论区谈谈你的看法?
关注百姓体育,欢迎一起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