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竞头条 / CBA / 正文

既是杀手,更是助手与推手 ~关于篮球“一号位”作用与定

时间:2019-09-02 17:12:25 作者:

既是杀手,更是助手与推手

~关于篮球“一号位”作用与定位的一家之言

郝洪山

既是杀手,更是助手与推手  ~关于篮球“一号位”作用与定
既是杀手,更是助手与推手  ~关于篮球“一号位”作用与定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打球的那个时期,现在所谓的“一号位”还是叫作“后卫”的(新疆当年有的还习惯叫‘顶圈’)。而现在的二、三、四、五号位,当年依序称之为左前锋、右前锋、二中锋和大中锋。后来,后卫又叫过“组织后卫”或“控球后卫”。毋庸讳言,后卫称呼的变化也是和篮球运动的进步与发展相一致的。而且,显而易见的是,现在一号位的作用也是更加的灵活、更加的多能与更加的善战了。

然而,在现在的篮球比赛中,尤其是在我们CBA的比赛中,那种一个人能“从一号位打到五号位”和“从五号位打到一号位”的全能选手却也是屡见不鲜的。当然,这种个人“全能高光”的表现,可能也是让我们CBA的比赛更加的抢眼、抢镜和热闹非凡了。然而,当我们走上了国际赛场去检验我们自己球队的能力和水平时,更多看到的却是我们比赛场上的信马由缰、攻防体系的各自为战以及球队组织能力的下降和后卫人才的缺乏。而且,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有的媒体与解说越来越习惯或热衷于把比赛的数据当作衡量一个队员能力和表现的“惟一标准”(尤其是在个人的得分方面)。如此以来,也一定会给或已给人们造成一个错觉,似乎凡是在比赛中“怒砍”和“狂揽”了最高得分者,便是球队的最大功臣和英雄。于是乎,我们的赛场上“从一号位打到五号位”全能战士也就便比比皆是和应运而生了。

我其实一直坚持认为,无论是过去的“后卫”也好,现在的“一号位”也好,也一定都是要“一专多能”的而不是“多能不专”的。一个真正的或者说是一个合格后卫在球场上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任务,绝不只是一个“杀手”,而更是一个“助手”和“推手”。而且,我在这里所说的“助手”和“推手"的意思,绝非指的是“次要”、“候补”而是指他的“核心”、“灵魂”和“领袖”作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后卫(一号位),一定是要在比赛场上“能别人所不能”、“强别人所不强”和“干别人所不干”的。他最大的作用与能力,最最应该的是表现在他对全队攻防中的“掌控、调动和率领”上。倘若一个后卫(一号位)队员“每每在比赛中”总是冲锋陷阵和又投又突的成为了“怒砍”与“狂揽”分数的得分机器的话,我们球队的一切恐怕就已经会是越来越失之于偏、失之于远了。

在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打球以来,经历和见识了诸如以吴忻水、黄频捷、马连民、马连保、马跃南、宫鲁鸣以及孙凤武、阿的江、范斌等他们为代表的这些国家级的优秀后卫。在我看来,他们这些优秀后卫的一个共同特点,不是他们的得分能力超强,而是他们的组织能力超好。在我们经常看到的比赛中,他们就像是整个球队的大脑,运筹帷幄,审时度势。穿针引线,调兵遣将。在他们的组织调动下,把我们球队的每一个强点变成了整个的强面,把大家分散的力量变成了一个团队的整体力量。虽然,若仅从得分的数据上看,他们个人的得分并不显眼,但是他们的“力在春风化雨,功在于无声处。”

记得当年我最崇拜的后卫应该是非篮球前辈马连民莫属。尽管他只有一米七左右的身高,但在高人如林的篮球场上、而且无论是他在济南部队队、还是八一队、国家队,他在比赛场上都好似如鱼得水、如沐春风。“运球如影随形,突破动如脱兔。传球出神入化,组织举重若轻”。真正的是体现和诠释出了一个优秀后卫(一号位)的那种“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他打你神兵天降难提防”的价值、能力与作用。我们当年在看过他们一场比赛之后,既会让你看得有声有色,又会让你感到了回味无穷……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也。随着现代篮球的发展,后卫(一号位)的作用与表现也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必须是多能多换、求新求变的。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我们一支球队后卫(一号位)的“大脑作用”、“灵魂作用”和“领袖作用”却不会是一变再变和变化多端的。最最起码的是,当我们在比赛中,一个后卫或一号位自始至终都开始是自己一个人“从一号位打到五号位”的时候,或许就已经是让我们的球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了。

既是杀手,更是助手与推手  ~关于篮球“一号位”作用与定
相关资讯